[发明专利]不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交叉反应的甲基苯丙胺单抗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5015.8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曾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立波;陈连康;胡小龙;张玉荣 |
主分类号: | C07C211/49 | 分类号: | C07C211/49;C07K14/765;C07K14/77;C07K14/795;C07K16/44;C12N5/20;G01N33/577;G01N33/5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迅 |
地址: | 20008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黄碱 交叉 反应 甲基 苯丙胺单抗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违禁药品的检测,尤其涉及甲基苯胺的酶联免疫检测。
背景技术
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Methamphtamine)、“冰毒”,是一种兴奋 剂新型毒品,非法滥用严重。
随着与甲基苯丙胺相关的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和国家对甲基苯丙胺管理的日趋 严格,本领域对甲基苯丙胺和滥用毒品者生物标本中甲基苯丙胺的检测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目前,甲基苯丙胺的检测主要是基于色谱分析方法,例如气质联用色谱分析 (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这些色谱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但操作繁琐,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且耗时长。
特定的结合反应,例如抗原-抗体反应,已经广泛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存在的 各种物质的免疫测试中。其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 的免疫诊断技术,具有免疫反应和色谱层析的特定,与GC-MS比较,胶体金层析技 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易于操作、结果容易判读、无需任何仪器 设备等优点。
国内外现有的甲基苯丙胺单抗免疫试剂盒均与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成分发生 交叉反应,产生假阳性的结果。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感冒药、止咳药水等正常治疗 药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在毒品尿检、征兵体检中经常发生当事人在正常服用上述 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成分的药物时被检测出假阳性结果,严重影响了办案工作, 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甲基苯丙胺单抗免疫试剂盒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发 生交叉反应的问题,是国内外长期为之研究的难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更加快速、简易、灵敏地检测甲基苯丙胺, 且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没有交叉反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提供一种快速、简易、灵敏地检测甲基苯丙胺且与麻黄碱 和伪麻黄碱没有交叉反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半抗原,所述半抗原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式1 。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完全抗原,所述完全抗原具有式2所示的 结构:
式2
其中,X为蛋白质载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蛋白质载体为选自下组中的任何一种蛋白质: 血蓝蛋白(KLH)、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或γ球蛋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蛋白质载体是血蓝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备式2所述的完全抗原的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步骤:
(a)对甲基苯丙胺进行硝化,在其对位接入硝基基团,以形成对硝基-甲基苯丙 胺,即
(b)将对硝基-甲基苯丙胺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以制得对氨基-甲基苯丙胺,即
(c)将对氨基-甲基苯丙胺与蛋白质载体连接,以制得式2所示的完全抗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步骤(a)的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20~20℃,优选 -10~10℃,更优选-5~0℃;反应时间为1-24小时,优选2-12小时,更优选2-6 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b)的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室温~100℃,优选50-70 ℃,更优选60℃;反应时间为5-24小时,优选8-12小时,更优选8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c)的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0-40℃,优选4-25℃,更 优选20~25℃;反应pH为3.0-6.0,优选4.0-5.0,更优选4.5;反应时间为3-24 小时,优选6-12小时,更优选6小时。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本发明前述的半抗原或完全抗原的用途, 其用于制备甲基苯丙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本发明中,所述免疫球蛋白优选为甲 基苯丙胺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免疫球蛋白,所述免疫球蛋白特异性结合 于甲基苯丙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免疫球蛋白由小鼠杂交瘤细胞系产生,优选所 述杂交瘤细胞系为CCTCC NO.C200914(小鼠单抗杂交瘤细胞株,Met 1,于2009 年2月20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立波;陈连康;胡小龙;张玉荣,未经曾立波;陈连康;胡小龙;张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代碳酸亚乙酯的纯化方法
- 下一篇:折叠式作业脚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