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P承载的信令网络规划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4957.4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7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28/08;H04W28/12;H04W8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龙洪;霍育栋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p 承载 网络 规划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通信网络,具体地说涉及基于IP承载的信令网络规划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包括业务网和信令网,都是基于IP承载技术的网络。业务网,目前无论是软交换还是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了支持快速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满足高宽带、高流量的需求,已经是基于IP协议的分组交换,同时逐渐实现了承载、控制和业务的分离。信令网是一种支撑网络,主要提供信令消息的路由和传送功能。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增值业务的发展,传统信令网的负荷越来越高,信令网也需要向宽带化发展。由于整个通信网络分组化的趋势,传统基于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的信令网就面临向基于IP承载的方向演进。
要实现信令消息在IP网络上传送,业界广泛采用了IETF(The Intemet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信令传送工作组制定的SIGTRAN(Signal Transport,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协议针对不同的信令应用方式规定了不同的适配层协议,但传送层都使用SCTP(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信令节点之间无论采用哪种适配层协议都需要预先建立SCTP偶联,在偶联上传送信令消息。一个为特定适配层协议建立的SCTP偶联在概念上类似于传统信令网络中的信令链路。IP信令网的设计与规划,主要问题就是要合理设计信令节点布局,规划信令节点间SCTP信令偶联数量和使用的适配层协议。
传统信令网组网技术成熟,TDM的信令链路有64Kbps和2Mbps等不同带宽。因链路带宽确定,可以方便地按容量和带宽需求对信令节点分布和链路数等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当然在开通后的运维中也可以对链路负荷以及链路是否过载进行动态监控。当采用IP承载的方式,因为是面向宽带化的目标,理论上没有带宽的限制,一个SCTP偶联的带宽没有明确的定义,进而没有明确的方式来设计和规定信令节点间需要的偶联数目。事实上,一个偶联可以传送的信令消息数量总是有限的。因为没有明确的带宽定义,对偶联的负荷也很难定义,在网络运维中的动态监控也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基于IP承载的信令网络规划方法和系统,从而方便IP信令网络规划和动态监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P承载的信令网络规划方法,包括:
确定信令网络节点间的需求带宽;
确定节点间信令偶联的带宽;
根据节点间的需求带宽和信令偶联的带宽确定节点间的信令偶联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确定节点间信令偶联的带宽时,以带宽粒度T定义该信令偶联的带宽,即用N*T来描述信令偶联的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确定节点间的需求带宽时,以带宽粒度T定义该需求带宽,用M*T来描述节点间的需求带宽;
根据节点间的需求带宽和信令偶联的带宽确定节点间的信令偶联数时,用M/N得到节点间的信令偶联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T为64Kbps。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根据节点间的信令偶联使用的适配层协议确定节点间信令偶联的带宽,该带宽不大于该信令偶联的负荷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IP承载的信令网络规划系统,包括:
需求带宽获取单元,用于确定信令网络节点间的需求带宽;
信令偶联带宽获取单元,确定节点间信令偶联的带宽;
信令偶联数确定单元,根据节点间的需求带宽和信令偶联的带宽确定节点间的信令偶联数。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信令偶联带宽获取单元确定节点间信令偶联的带宽时,以带宽粒度T定义该信令偶联的带宽,即用N*T来描述信令偶联的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需求带宽获取单元确定节点间的需求带宽时,以带宽粒度T定义该需求带宽,用M*T来描述节点间的需求带宽;
信令偶联数确定单元,根据节点间的需求带宽和信令偶联的带宽确定节点间的信令偶联数时,用M/N得到节点间的信令偶联数。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T为64Kbps。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速信令偶联带宽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节点间的信令偶联使用的适配层协议确定节点间信令偶联的带宽,该带宽不大于该信令偶联的负荷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4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