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离散通道的电池冷却板设计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4219.X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D·R·韦伯;S·J·斯潘塞;P·F·斯帕彻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晓斌;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离散 通道 电池 冷却 设计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4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043,577的 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的技术领域包含电池冷却板以及使用该电池冷 却板的产品。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了电池冷却板10。电池冷却板10具有充注通道12和蛇形部 分。蛇形部分包含了按蛇形设计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冷却段。冷却段至 少包含第一段16、第二段18、第三段19、第四段20、第五段22、第六 段24等等。每一段都包括相对较宽的通道,通道具有线W所示的平均 宽度,约为20mm。但是,具有这种较大的通道几何尺寸的图1所示的 电池冷却板10在装配线抽真空和填料过程中易于变形。此外,这种设 计会使得气泡被截留在系统中。
发明内容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含一种包括电池冷却板的产品,电池冷却板 内具有蛇形冷却流路,冷却流路包括第一冷却段和相邻的位于上游的 第二冷却段,其中,第二冷却段包括至少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 道以及介于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之间的至少第一槽脊(land), 第二冷却段比第一冷却段至少多一个槽脊和一条通道。
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含一种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板包括第一 基板和由该第一基板形成的多个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包括底壁和以钝 角从底壁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道 具有范围从约0.05mm到小于6mm的宽度。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包含一种包括电池冷却板、第一冷却通道和 多条其他通道的产品,第一冷却通道具有基本U形的流路,多条其他通 道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基本U形的流路,其中,其他流通道相对第一流通 道处于嵌套位置中。
本发明其他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将会变得很明显。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详细说明和特定示例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 例,但其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并没有限定本发明范围的意图。
附图说明
通过详细说明和附图将会使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更充分地理解, 图中:
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电池冷却板。
图2显示依照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冷却板。
图2a为图2的电池冷却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视图。
图2b为图2的电池冷却板的放大的一部分。
图2c为图2的电池冷却板的放大的一部分。
图3显示包含嵌套流通道的电池冷却板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嵌套 流通道具有基本U形的流路。
图4为依照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冷却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说明性的),绝没有意 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应用或用途。
现参照图2,一个实施例可包括包含电池冷却板100的产品。下面 描述冷却板100和限定在该冷却板中的冷却路径,冷却路径从出口孔 102沿着冷却剂流向的上游方向延伸向入口孔122。冷却板100可包括集 管出口孔102,集管出口孔102与多个出口通道104连通,该多个出口通 道104连接到上游的出口通道部分106。出口通道部分106连接至上游的 第一冷却段110。第二冷却段112设置在第一冷却段110的上游。类似的, 第三和第四冷却段114、116分别设置在第二冷却段112的上游。集流管 118可设置在第四冷却段116的上游,第四冷却段116允许冷却流体均匀 地分配至冷却板通道。入口通道或槽道120可设置在与入口集管孔122 连通的集流管118的上游。
根据上面的图和所描述的内容制成的电池冷却板预期具有下面表 格中所示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4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