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车门的外部车门把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33881.3 | 申请日: | 200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5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圭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E05B9/08 | 分类号: | E05B9/08;E05B1/00;B60J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门 外部 把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锁眼盖的车辆外部车门把手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外部车门把手的传统结构中,插装筒体部分从设置在车门外 面板上的外部把手盖(锁眼盖)的后表面侧(车辆的内侧)突伸出。而且, 钥匙筒柱被插入所述插装筒体。
在所述外部车门把手的结构中,当一字头改锥被插进钥匙筒柱的钥匙 孔并施加力量而使钥匙筒柱朝着正交于钥匙筒柱轴向的方向移位时,则钥 匙筒柱会弯曲(亦即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移位)。因而,门锁可能被不适当地解 锁。
因而,为了防止这样一种不适当的解锁,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特 开平)10-8793披露了一种针对盗窃的防护措施。具体地说,U形接合板(钥 匙筒柱防护架)设置在插装筒体的外侧,利用U形接合板防止钥匙筒柱不被 弯曲。
请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特开平)10-8793第2和3页以及图5。
虽然通过传统的外部车门把手可以防止由于一字头改锥插进钥匙孔所 导致的门锁的不适当解锁,但可能防止不了其他一些类型的不适当解锁。 由于锁眼盖一般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所以通过自车辆外侧使用榔头弯曲 或毁坏钥匙筒柱门锁可能会被不适当地解锁。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辆的外部车门把手,能够防止用榔头击 打钥匙筒柱而造成的门锁的不适当的解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外部车门把手的结构,包括:用于锁定和解 锁车锁的钥匙筒柱;钥匙筒柱防护架,设置在锁眼盖的车辆内侧并设置有 用于插装钥匙筒柱的车辆外端的接合孔;以及防护器,设置在钥匙筒柱防 护架与车门内面板之间并具有支承部分,用于当载荷朝向车辆内侧施加在 钥匙筒柱防护架上时承受载荷。当朝向车辆内侧的载荷施加在钥匙筒柱上 时,这样一种载荷经由支承部分从钥匙筒柱防护架传递给防护器,而后由 车门内面板承受。
根据本发明,钥匙筒柱防护架朝向车辆内侧的任何移动利用联接于车 门内面板的防护器支承部分予以防止。如此,虽然钥匙筒柱受到榔头等的 冲击,围绕钥匙筒柱的锁眼盖不被毁坏而由此减少了任何盗窃机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和其他各种特性将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各优选 实施例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外部车门把手的内侧。
图2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示于图1之中的钥匙筒柱和钥匙筒柱防护 架。
图3是从车辆后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设置有防护器的外 部车门把手的内侧的透视图。
图4是从车辆前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设置有防护器的外 部车门把手的内侧的透视图。
图5是从车辆上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沿水平方向截取的 外部车门把手的剖面视图。
图6是从车辆后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沿纵向截取的外部 车门把手的剖面视图。
图7是沿着图3的VII-VII线截取的放大剖面视图。
图8是当榔头即将击打钥匙筒柱时从车辆外侧看到的外部车门把手的 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各项实施例将参照附图予以说明。
图1至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外部车门把手的结构。图1是示 出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外部车门把手的内侧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示 于图1之中的钥匙筒柱和钥匙筒柱防护架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从车辆后 侧观看时设置有防护器的外部车门把手的内侧的透视图。图4是从车辆前 侧观看时设置有防护器的外部车门把手的内侧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 明一项实施例的当从车辆上侧观看时沿水平方向截取的外部车门把手的剖 面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当从车辆后侧观看时沿纵向截取 的外部车门把手的剖面视图。图7是沿着图3的VII-VII线截取的局部放大 剖面视图。图8是当榔头即将击打钥匙筒柱时从车辆外侧看到的外部车门 把手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3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