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复混肥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3812.2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培钊;王丰登;胡沈阳;王春建;黄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复混肥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混肥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能够满足农民个性化需求的 小型复混肥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掺混复混肥一般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化肥,以固定比例通过 物理方法混合而制成,其原料化肥主要包括含有氮、磷、钾等有效成分的单质 肥,也包括磷铵等复合肥。制造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力将50公斤包装的原料化肥 经解袋、计量后,以预定比例投放入混合机搅拌混合,再根据包装规格计量包 装而制得成品,整个过程除了搅拌工序以外,基本都只能由人工完成。这样的 生产方法技术含量低容易掌握,生产设备也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但是,由于大部分工序如解袋、搬运、计量、投料等都由人力完成,工人 劳动量大,生产成本很高;而且由于这样的生产过程只能在复混肥厂集中进行, 以致复混肥的品种单一,其有效成分及包装规格等都是生产前固定的,既不能 根据用肥土地的土质调整有效成分比例,也无法根据农民的实际用肥量调整包 装大小,因此产品的个性化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地块、不同作物及不同 目标产量等对复混肥的不同需求,肥料利用率低下,不仅增加农民负担,还可 能导致土地污染、农产品品质差等诸多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复混肥生产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安装、简便操作的、且能够随时调整肥 料配比的小型复混肥生产设备;且由于料仓平台可自由组合,故可因地制宜地 安排组合,更适合于小空间的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复混肥生产设备,包括料 仓平台、可移动料斗、导轨、搅拌机和控制器;
所述料仓平台能够自由放置,数量为2个以上,每个料仓平台至少具有一 个漏斗型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可开闭的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通过活 塞来控制开闭,封口装置周边设有密封条;
所述导轨位于料仓平台下方,并沿出料口的位置进行轨迹布置;
所述可移动料斗位于出料口下方,其被安装在导轨上并可在上面移动;所 述可移动料斗上设有可翻转机构,并在翻转处设有对应的提升斗,控制器控制 可移动料移动到提升斗上方并将所有原料倒入提升斗内,提升斗通过提升机提 升至搅拌机入口,并将原料倒入搅拌制成复混肥;搅拌机设有出料口;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输入装置和计算装置;土地相关数据和/或复混肥需求通 过输入装置输入控制器,计算装置根据输入的数据计算原料化肥的所需种类和 质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简便安装、易操作,可以安装在农村,随时根据 土地和农民的实际需要随时配置出多种不同配比的个性化复混肥,而且配制数 量也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因此能够很有针对性的满足土地需求,不仅有效提 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也避免了土地污染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农民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详 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复混肥生产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复混肥生产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复混肥生产设备包括料仓平台20、可移动料斗 30、导轨40、搅拌机70,料仓平台20设有出料口24,可移动料斗30安装在导 轨40上并可在上面滑动,可移动料斗30可停留在料仓平台20的出料口下方, 可移动料斗30设有可翻转机构,对应的翻转处设有提升斗50,提升斗50经过 提升后将肥料送至搅拌器,搅拌机70将送来的化肥搅拌成复混肥,通过搅拌器 的出料口出料。
所述的料仓平台20的出料口24为漏斗型,出料口24的下方设有可开闭的 封口装置。料仓平台20的出料口24的封口装置通过活塞或其他装置来控制开 闭。封口板周边设有密封条。
料仓平台20的数量为2个以上,优选的情况下为3-12个;料仓平台20的 位置可自由放置成各种形状,而其下的轨道随其轨迹安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38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