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压光学膜,使用层压光学膜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2600.2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鲭江岬;朝永政俊;小石直树;尾藤真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63;G02F1/13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长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压 光学 使用 液晶面板 液晶 显示装置 | ||
依据35U.S.C.第119节,本申请要求2008年4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 申请2008-101440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光学膜,以及使用该层压光学膜的液晶面板和液晶 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偏振器和两个光学补偿层的层压 光学膜,以及使用该层压光学膜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显示装置(比如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使用各种光学膜,以进行光 学补偿,所述光学膜的每一种具有组合的偏振膜和光学补偿层。
通常,通过将偏振膜与λ/4片组合,可以制备出圆偏振片,该圆偏振片 是上述光学膜中的一种类型。然而,λ/4片具有在更短波长下提供更大相位 差值的特性,即所谓的“正波长分散特性”,并且λ/4片通常具有高的正波 长分散特性。因此,λ/4片具有的问题在于该片在宽波长范围内不能表现出 所需的光学特性(比如起λ/4片的作用)。为了避免该问题,近年来,提出了 一种具有在更长波长下提供更大相位差值的波长分散特性,即所谓的″逆分 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比如改性的纤维素类膜和改性的聚碳酸酯类膜。然而, 这些膜都存在成本的问题。
目前,采用下列方法:将具有正波长分散特性的λ/4片与在更长波长下 提供更大相位差值的相位差片或λ/2片组合,由此校正λ/4片的波长分散特 性(参见例如,日本专利3174367)。然而,根据这些技术,屏幕对比度的提 高和色移(color shift)的减小都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解决上述常规问题而进行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层压光学膜、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它们都具有优异的屏幕对比度 并且具有小的色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层压光学膜。层压光学膜包括:偏 振器;第一光学补偿层,其折射率椭球所示关系为nx>ny>nz;以及第二光 学补偿层,其折射率椭球所示关系为nz>nx>ny,其中安置所述偏振器和所 述第一光学补偿层,使得所述偏振器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 补偿层的慢轴,并且安置所述偏振器和所述第二光学补偿层,使得所述偏 振器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慢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补偿层的Nz系数为-1.0以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补偿层的面内相位差Re2满足 0nm<Re2≤70nm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层压光学膜还包括:第三光学补偿层, 其折射率椭球所示关系为nx>ny=nz或nx>ny>nz。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是实施方案中,第三光学补偿层的面内相位差Re3为80至200nm。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层压光学膜还包括:第四光学补偿层, 其折射率椭球所示关系为nx=ny>nz。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单元 和所述层压光学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晶单元为VA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 括液晶面板。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预定角度安置都具有上述光学特性的第一光学补偿 层和第二光学补偿层,可以提高屏幕对比度,并且可以降低色移。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层压光学膜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层压光学膜的示意性横截 面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
图3是说明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VA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情况 下,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配向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显示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液晶面板的对比度的视角依赖性 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液晶面板的对比度的视角依赖性的对 比度等高线图。
图6显示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液晶面板的对比度的视角依赖性 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