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肽或其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1942.2 | 申请日: | 200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良;贾启燕;史卫国;白玉;冯思良;康晓宇;杨琛;张沙;郑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5/10;C07K5/08;C07K7/08;C07K14/00;A61K38/06;A61K38/07;A61K38/08;A61K38/10;A61K38/16;A61P31/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唐伟杰 |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衍生物 及其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缓解或抑制HIV感染的六肽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及它们在治疗或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及由于HIV感染所导致的相关疾病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HIV感染靶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病毒包被膜与靶细胞膜的融合,然后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进入靶细胞内,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HIV进入靶细胞过程是由病毒包膜糖蛋白复合物(gp120/gp41)及靶细胞上的受体(CD4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介导的。首先HIV包膜糖蛋白表面亚基gp120与靶细胞上的CD4受体结合,附着在细胞上;随后再与靶细胞的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等)结合;导致跨膜亚基gp41的构象发生改变,其N端的融合肽插入到宿主细胞膜内,启动病毒包膜与靶细胞膜的融合,完成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感染过程(N Eng1 J Med 2003,348:2228-33)。对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的抑制,均可以抑制HIV进入靶细胞,从而预防和治疗HIV的感染。
近年来,随着HIV膜融合过程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抑制HIV进入靶细胞的药物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这类药物称为HIV进入抑制剂。由于gp41在膜融合过程所起的关键作用,因而成为抗HIV药物研发的新靶点。这类以gp41为作用靶标的药物称为HIV融合抑制剂。
2007年,Frank Kirchhoff报道了一类具有新作用靶点的抗HIV融合抑制剂,VIRIP及其衍生物(Cell,2007,Vol.129,293-275),其中VIRIP是具有20个氨基酸的肽。这类化合物可特异性地与Gp41的融合肽区(FP)结合,从而阻断HIV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过程,抑制病毒的复制。
本发明目的是寻找具有较低分子量,较高生物活性,较好代谢特性的抗HIV的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研究已发现式(I)六肽或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用盐,具有良好的抑制HIV感染靶细胞活性。因此,式(I)多肽或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可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HIV的感染。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式I的六肽或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用盐:
R1-AA1-AA2-Val-AA4-Leu-AA6_R2式(I)
其中
AA1可为D型或L型的天然或非天然的疏水性氨基酸或缺失;
AA2可为D型或L型的天然或非天然芳香性氨基酸或缺失;
AA4可为D型或L型的天然或非天然芳香性氨基酸;
AA6可为D型或L型的天然或非天然氨基酸或缺失;
R1是H、Ac-、脲基-或1-10个氨基酸残基;
R2是-OH、-NH2或1-10个氨基酸残基;
R1或R2可进一步被酰胺化、烷基化、酰基化、脲基化、PEG化。
进一步讲,在本发明中,
AA1优选L或D型的脯氨酸、羟脯氨酸或焦谷氨酸;
AA2和/或AA4各自独立地优选为L或D型的苯丙氨酸、4-氨基苯丙氨酸、4-氯苯丙氨酸、萘丙氨酸、β-胡椒基丙氨酸、吗啉甲基苯丙氨酸或对脲基苯丙氨酸;
AA6优选为甲硫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或精氨酸。
R1和R2中氨基酸残基优选1,2,3或4个,举例讲,其包括但不限于: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异亮氨酸、谷氨酸或谷氨酰胺。
R1是H、Ac-、Ureido-或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
R2是-OH、-NH2或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六肽或其衍生物选自下面的肽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用盐:
(1)Ac-Pro1-Phe2-Val3-Phe4-Leu5-Met6-N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1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