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的驻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0266.7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自行车支撑于地面上的装置,尤其是关于自行车的驻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停放时,一般是通过一结合在其车架上的驻车架支撑其平稳地立置在地面上。目前的驻车架都具有一结合在车架上的结合座、和一支枢接在该结合座上而可于一支撑(stand)位置和一折收位置(fold)间往复枢转的驻车杆。从自行车的侧面看来,当此一驻车杆位于支撑位置时与地面概呈垂直,而在折收位置时则概呈平行。此一驻车杆在支撑位置时,其自由端可与自行车的前、后车轮共同地接触在地面上,使自行车与地面形成三个接触点,而能立置在地面上。
自行车立置在地面上的稳定度,取决于下列二个因素:
将上述自行车与地面接触的三个接触点以直线连接起来,该三条直线将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三角平面。此三角平面的面积愈大,则自行车停放在地面上的稳定度就愈高。由于一部自行车的前、后车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果能使驻车架的驻车杆与地面间的接触点,与前、后车轮与地面间的接触点所形成的直线间的直角距离愈长,则自行车停放在地面上的稳定度就愈高。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大驻车杆的轴心线与自行车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间(left/right center plane)的夹角,此一左/右中心平面是指由自行车车架的前端中心、及后端中心所构成的虚拟平面。
目前市售自行车的驻车架,主要分成二种型式,分别是后置式驻车架及中置式驻车架。前者是用以结合在一自行车车架的后上叉与后下叉交会处,其使得自行车与地面间的三个接触点于地面上形成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平面,而降低自行车立置的稳定度。后者是用以结合在一自行车车架后下叉接近五通管处,或者是在五通管下方,其使得自行车与地面间的三个接触点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平、或接近于等边的三角形平面,而有助于自行立置的稳定度。
因此,采用中置式驻车架,并加大驻车杆的轴心线与自行车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间的夹角,有助于提高自行车立置的稳定度。
然而,由于加大驻车杆的轴心线与车架左/右中心平面间的夹角,会使得驻车杆位在上述折收位置时,干涉了装设在车架五通管处的曲柄的枢转路径,或与自行车的链条碰撞。因此,目前市售用以装设于车架五通管处的驻车架,其驻车杆的轴心线与车架左/右中心平面间的夹角都被限制在一定的角度之内,而使得装设有此种驻车架的自行车的立置稳定度无法提高。此外,有业者采用降低驻车架的位置的方式以避免上述干涉或碰撞等问题,此种方式会使得驻车架与地面间的距离过短,而容易在自行车行进的过程中与地面上的地形物或障碍物产生碰撞,产生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驻车架,其驻车杆从前述支撑位置向前述折收位置枢转的过程中,该驻车杆与自行车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间的夹角会逐渐缩小,而在到达该折收位置时,该驻车杆与该中心平面间的夹角缩小至该驻车杆不会干扰自行车曲柄的枢转路径。相反地,该驻车杆自该折收位置向该支撑位置枢转时,其与该中心平面间的夹角会逐渐加大,而在到达该支撑位置时,其与该中心平面间的夹角加大至可使自行车稳固地立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的驻车架,用以结合于一自行车的车架上;其中,由该车架前端中心及后端中心可界定出一左/右中心平面;该驻车架包含有:一结合座,是用以结合于该车架上;一转动件,是枢设于该结合座上,而可于该结合座上沿一第一枢转方向作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间的往复枢转;至少一驻车杆,是枢设于该转动件上,而可沿一第二枢转方向作相对于该转动件的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的往复枢转;一连杆,是枢设在该结合座上;一传动装置,是设于该驻车杆与该连杆间,用以在该转动件自该第一位置枢转至该第二位置时,同步地驱动该驻车杆自该第三位置枢转至该第四位置,且该驻车杆位于该第三位置时,其轴心线与该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大于其位于该第四位置时,其轴心线与该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驻车架的转动件及驻车杆分别位于该第二、第四位置时(即该驻车杆的折收位置),该驻车杆的轴心线与该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间的夹角较小,使该驻车杆不会干扰自行车曲柄的枢转路径。相反地,该转动件及驻车杆分别位于上述第一、第三位置时(即该驻车杆的支撑位置),该驻车杆的轴心线与车架的左/右中心平面间的夹角较大,而使自行车可稳固地立置于地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驻车架的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驻车架的构件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0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