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和触觉式触摸屏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0151.8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0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基思·埃尔德布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触觉式 触摸屏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触敏输入屏的电子设备和触敏输入屏的制造。
背景技术
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并且能够提供多种 功能,例如包括电话讯息、电子讯息和其它个人信息管理(PIM)应用功能。 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几种类型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诸如简单移动电 话、智能电话、无线PDA和具有无线802.11或蓝牙功能的膝上电脑的移动 站点。这些设备在从诸如Mobitex和DataTAC的仅数据网络(data-only network)到诸如GSM/GPRS、CDMA、EDGE、UMTS和CDMA2000网络 等复杂语音和数据网络的多种网络上运行。
诸如PDA或智能电话的设备通常旨在手持使用并易于携带。通常理想 的是更小型设备的便携性。由于这些手持设备小并且因而用于用户输入和 输出设备的可利用空间受限,因此触摸屏输入/输出设备在这些手持设备上 特别有用。而且,在触摸屏设备上的屏幕内容能够根据所执行的功能和操 作而修改。
触摸屏设备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且触敏覆盖层(overlay) 被暴露,以便输入和输出。然而,这些触摸屏设备具有涉及用户相互作用 和响应的固有缺点。例如,这些触摸屏设备未能提供用于确定地指示输入 的用户理想的触觉反馈。差的或者没有触觉反馈使得难以辨别想要的输入 是否已经被接收,并且由于例如多余输入或者重复输入导致在设备处错误 输入的接收。
因此,改进触摸屏设备是值得期待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触摸屏显示组件。 触摸屏显示组件包括显示设备、设置在显示设备上的触敏覆盖层、支撑盘 和在支撑盘的外部的多个垫,所述支撑盘包括盘基部和唇状部,所述唇状 部连接到盘基部并与盘基部间隔开,所述支撑盘用于支撑显示设备和触敏 覆盖层,所述多个垫包括在盘基部上的垫和在唇状部上的垫。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背部和框 架的外壳。支撑盘与背部间隔开并且包括盘基部和唇状部,所述唇状部连 接到盘基部并与盘基部间隔开。支撑盘支撑显示设备和设置在显示设备上 的触敏覆盖层。在支撑盘的外部上的多个垫包括盘基部与背部之间的垫和 唇状部与框架之间的垫。操作部件容纳在外壳中,并且包括连接到触敏覆 盖层的触摸屏控制器和连接到显示设备和触摸屏控制器的处理器。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用于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触摸屏显示组 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支撑盘放置在模子中;闭合模子;将凝胶注 射到模子内,以在支撑盘上形成多个垫;允许垫冷却;以及从模子中移除 包括垫的支撑盘。
附图说明
以下以示例的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件的简化方块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简化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支撑盘(tray)组件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隐 藏的细节;
图5是图4的支撑盘组件的拐角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隐藏的细节和放 大图;
图6是图4的支撑盘组件侧面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隐藏的细节和放大 图;
图7是图3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简化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施加到 一侧上的力;和
图8是示出了制造根据实施例的支撑盘组件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流程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认识的是为了说明的简单和清楚起见,考虑到合适性,附图标记可 以在附图中重复以指示相应的或类似的元素。另外,阐明大量具体细节以 提供此处说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 没有这些具体的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 下,只要,已公知的方法、过程和部件没有被详细地说明,以便没有使在 此说明的实施例不清楚。而且,本说明书不认为限制在此说明的实施例的 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捷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01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