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子制动储能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9778.1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4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国成 |
主分类号: | B60T1/10 | 分类号: | B60T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44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子 制动 储能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刹车机械,该机械能在制动轮子工作中进行蓄能, 在蓄能过程中实现制动刹车,为再起车时提供一定量的机械动力。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设备、车辆上所用的制动刹车机械只有制动刹车作用,工作 时产生噪音、抖动等情况,尤其是车辆上常用的鼓式、盘式制动器,在使用过 程中须经常调整维修、更换磨擦等零部件,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打滑、 抖动、噪音等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水、油时工作失灵造成严重的后果, 存在很大的安全稳患。更新换代这部产品,对人民生活、生产,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地发展,具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发明内容:
为弥补克服现有制动刹车机械功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制动轮子 工作中完成蓄能,在蓄能中实现制动刹车功能,将轮子的动能转化成机械能储 存,再起车时将机械能转化成动能释放给轮子,使轮子在无外力作用时可转动 一定行程的轮子制动储能机。该轮子制动储能机可有效、平稳、安全可靠工作。 能大大地减少能耗,可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现有技术轴为基础,轮 子为原动件,弹簧为蓄能原件,齿轮付和控制,操纵机构成型的轮子制动储能 机,是以轮子的转动驱动齿轮的传动,改变弹簧的形状、状态、作用长度实现 动能转化成机械能达到制动轮子的功能,以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机械能转化成动 能释放给轮子,使轮子在无外力的作用时,可自转的技术方案。以此技术方案 可成型各种不同的规格、结构形式的轮子制动储能机。下面以其中一个结构形 式图1为例具体讲述技术方案。在轮子的轮盘或轮毂、凸缘上设置简状壳体, 壳体外端机械连接内齿圈与一级齿轮常啮常动,在轴上(套管)设置一端有花 键与壳体机械配合,另一端有齿轮和控制机构与操纵机构配合的滚筒总成及机 械安装有一级、中间齿轮的支架;多圈蓄能弹簧的外端固定在壳体上,内端固 定的滚筒总成上;滚筒和齿轮相交处设有限位弹簧,滚筒总成上的齿轮通过控 制和操纵机构经外动力作用与中间齿轮啮合分离,操纵机构以气压、液压、电、 磁及人力为动力。
轮子转动时壳体,内齿圈同步转动,一级、中间齿轮空转;外力通过操 纵、控制机构使滚筒总成位移,滚筒总成上的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传动,滚筒 总成上的花键与壳体分离;在齿轮的传动下蓄能弹簧外端被壳体向前转动一周, 内端被滚筒总成快速向后转动多周,(齿轮传动比决定)蓄能弹簧向内旋紧压缩, 在改变弹簧的形状、状态、作用长度情况下开始蓄能和制动工作,轮子的动能 转变成弹簧的机械能,当弹簧的作用长度达到极限时齿轮不能传动,蓄能结束 轮子的动能变成机械能,轮子即被完全制动。当滚筒总成上的齿轮与中间齿轮 分离,花键与壳体结合,在弹力作用下滚筒总成向前反转释放机械能为动能向 前带动轮子自转一定行程,完成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成动能的 工作循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地将轮子制动时,多余的动能转化成机械 能储存,当轮子转动时再把机械能转变成动能释放给轮子,使轮子在无外力作 用时可自转一定行程,实现节省能源;制动行程小(轮子的周长)工作可靠、 不管在水里油中都能有效、平稳、正常工作,确保安全效果;故障少、寿命长、 无噪音、无须经常调整维修,更换有关零部件;凡是有轮子运行和制动刹车的 产品、设备均可使用,具备良好的适用、实用和经济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轮子制动储能机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3是轮子制动储能机另外二种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4、是轮子制动储能机第一个实施例的齿轮传动付示图。
图中:1、轴,2、轮盘,3、螺栓,4、壳体,5、内齿圈,6、一级齿轮, 7、中间齿轮,8、花键,9、滚筒,10、齿轮,11、控制机构,12、操纵机构, 13、蓄能弹簧,14、限位弹簧,15、支架,16/17、轴承,18、滑动轴承,19、 孔,20、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国成,未经魏国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9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