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组合和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29747.6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有章;林信吾;林博瑛;蔡卲瑜;方秀美;洪春长;陈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G02F1/13357;F21Y1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组合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光板组合,特别是一种供背光模块使用的导光板组 合。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 例如家用的电视、个人电脑、膝上型电脑、监视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等, 均为大量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产品。其中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 (Backlight Module)是用于供应液晶有着足够亮度及分布均匀的光源,以使液 晶显示装置能正常显示图像。背光模块所使用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则 直接影响背光模块的效能与组装成本。
以侧光式背光模块而言,是使用侧面入光搭配导光板的方式,具有厚度 薄的优势,然而受限于光源数量,亮度无法大幅度提升,同时无法针对图像 进行局部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因此使用如图1所示多块导光板80的已 知背光模块90,可以兼具厚度优势与图像对比提升的功效。然而,在多块导 光板的背光架构下,考虑每片导光板间的制作、组装、公差及温度,很容易 在导光板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亮暗带的色不均匀现象,因此如何解决色 不均匀现象为本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一方面,以直下式背光模块而言,其所使用包含导光板在内的光学板 大小,均设计大于面板显示区。藉以避免当板材太小无法符合面板面积需求 时,出现明暗区差异大、辉度不均等光学不正常区域。然而,较大面积的光 学板经常会有模具费用和工艺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在经济效益上也较不符 合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导光板组合,供背光模块使用,可提高背 光模块的色均匀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导光板组合,供背光模块使用,可提高背 光模块的亮度。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导光板组合,供背光模块使用。导光板组合包含多个 导光板,每一导光板具有顶面、至少一侧面和至少一承接部。其中,承接部 形成于每一多个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承接部具有承接面,相邻每一多个导 光板的承接面相互结合。多个导光板的顶面为共平面。承接面至顶面的距离 为导光板厚度的1/3至1/20。其中,承接面平行于顶面。
相邻每一导光板更分别具有上承接部和下承接部。其中,上承接部的上 平面与顶面共平面,下承接部的下平面与底面共平面。上承接部的承接面大 于下承接部的承接面,下承接部与相邻导光板的侧面围成光源空间。上承接 部的承接面进一步设置有反光片。上承接部的承接面进一步设置有吸光片。 上承接部的承接面进一步设置有多个V形沟槽。
在不同实施例中,下承接部的下平面与底面平行且具有距离,下承接部 的承接面大于下平面,下承接部与相邻导光板的侧面围成光源空间。其中, 上平面及下平面的距离是为多个导光板厚度的1/3至1/20。承接面设置有反光 片。承接面进一步设置有反光片、吸光片或多个V形沟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组合,供背光模块使用,可提高背光模块的色均 匀度和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多块导光板的已知背光模块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光线于接合后的导光板组合内的行进状况实施例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具有吸光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具有V形沟槽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号
80导光板 90知背光模块
100第一导光板 100a第一导光板顶面
100b第一导光板侧面 100c第一导光板底面
106第一导光板承接部 106x第一导光板承接面
1064第一导光板下承接部
1064c第一导光板下承接部 1064的下平面
200第二导光板 200a第二导光板顶面
200b第二导光板侧面 200c第二导光板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9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顶部模块安装调整机构
- 下一篇:一种圆板双金属温调式过热蒸汽疏水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