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9246.8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进;陈志朗;陈坤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进;陈志朗;陈坤川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5/02;F21V29/02;A01M1/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捕蚊 功能 led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捕蚊灯,特别是关于一种结合LED灯发光二极体模块,利用散热热源扑灭蚊虫的一种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灭蚊虫方法,通常是喷洒化学杀虫剂,进行除虫除蚊,但化学杀虫剂为朝向空气中喷洒,散逸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将会造成危害,同时对环境更是有着不良的影响,所以现今已渐渐减少使用,改由无污染的捕蚊灯取代。
捕蚊灯是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吸引蚊虫,一般是由LED发光元件、风扇及线网所组成,利用发光元件散发光线吸引蚊虫飞入,再利用风扇加以吸入,线网使其缠绕堆积饿毙,加上LED底部加热烘烤干燥(热对流上升)饿毙;但,一般日常生活中,需用捕蚊灯的场合,并非全部为光线昏暗的环境,以致于诱捕效果不如预期,且,捕蚊灯上的高压电网,易使孩童误触而受伤,所以,目前的捕蚊灯仍有诸多需要改善之处。
根据研究,昆虫除了有趋光性之外,还有趋温性,会向热源散发处聚集,目前,模块化LED由于具有一超导元件,配合一散热板可快速的导热,并散发热源,若,能将该LED模块的散发热源应用在吸引蚊虫聚集,甚至应用热源的热度对蚊虫进行扑杀动作,且因LED具有低耗电的特性,不但较为经济,也较为环保。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潜心研究,并结合从事相关事业的多年经验,针对上述问题与热对流的物理现象加以应用,提出一种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以克服公知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利用热能吸引进而扑杀蚊虫,具有环保、无污染及省电等特性,适合大量生产制造。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盖体,其上具有一发光元件,该盖体位于该壳体的上方,并与该壳体存有一间隙;一风扇,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产生气流旋动,吸入蚊虫;一斜板,位于该壳体内且于该风扇的下方,承接吸入的该蚊虫;以及一LED模块,位于该斜板的下方,散发热能。
斜板为一金属板或一网状金属结构;LED模块进一步包括一超导元件、至少一LED,其可散发热能,并与超导元件接触;以及一散热鳍片,其与超导元件接触,并可将热传递至斜板,超导元件为均温板(Vapor Chamber),超导元件内部具有毛细结构及工作流体。
本发明LED模块包含超导元件,能将LED晶片散发的热能快速传导,利用风扇气流吸入蚊虫,配合LED的低耗电的特性,达到省电、环保的捕蚊效果,并适合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12-壳体;122-容置空间;124-开口部;14-盖体;142-发光元件;16-风扇;17-柱体;18-斜板;20-LED模块;202-超导元件;204-LED;206-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10,具捕蚊功能的LED灯结构10进一步包括一壳体12,壳体12具有一容置空间122,壳体12一侧具有一开口部124;一盖体14位于壳体12的上方,盖体14上具有一发光元件142,发光元件142可散发光源,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吸引蚊虫靠近,盖体14并与壳体12存有一间隙;一风扇16,位于容置空间122内,风扇16可产生气流旋动,当蚊虫受到发光元件142光源吸引后,飞近盖体14及壳体12后,将会受到风扇16的气流吸入,被吸入至容置空间122中,风扇16与盖体14间具有一柱体17,柱体17可散发光源,以吸引蚊虫;位于壳体12内且于风扇16下方处具有一斜板18,斜板18可承接吸入的蚊虫,斜板18为一金属板或一网状金属结构;一LED模块20,LED模块20位于斜板18的下方,可散发热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进;陈志朗;陈坤川,未经陈文进;陈志朗;陈坤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9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侧吸式环保灶的升降装置
- 下一篇:具有新型密封结构的刀形闸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