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开和/或闭合线缆导管的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28783.0 | 申请日: | 200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R·丰塔纳;E·里奇;S·托尼奥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乔志员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开 闭合 线缆 导管 设备 | ||
1.一种打开和/或闭合线缆导管(200)的设备(100),其特征在 于,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主体(150、150A),该至少一个主体构造成限定用于操 作者的夹持表面,所述至少一个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基部壁(10、10A、 10B),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至少局部根据至少一个基准平面(101、 101A、101B)延伸;和
至少一个构型边缘(11、11A、11B、11C、11D),其从所述至少 一个基部壁向另外的基准平面(102、102A、102B)延伸;和
至少一个接合壁(13、13A、13B、13C、13D),该至少一个接合 壁将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和所述至少一个构型边缘彼此整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构型边 缘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接合的端部(112、112A、112B、112C、 112D)和处于所述另外的基准平面内的另外的端部(111、111A、111B、 111C、111D)。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基 准平面和所述另外的基准平面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 合壁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和所述至少一个构型边缘横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主 体(150)包括第一贯穿凹腔(12),该第一贯穿凹腔由构型的侧壁(14) 所限定,所述第一贯穿凹腔(12)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 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构 型边缘包括:相对于所述设备的延伸纵轴线(50)在相对位置与所述 至少一个基部壁(10)关联的第一构型边缘(11A)和第二构型边缘 (11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型边缘 (11A)和第二构型边缘(11B)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10) 接合的端部(112A、112B)和分别处于所述另外的基准平面(102) 内的另外的端部(111A、111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壁 包括:相对于所述纵轴线(50)在相对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10) 关联的第一接合壁(13A)和第二接合壁(13B),所述第一接合壁和 第二接合壁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至少一个基部壁(10)与所述第一构型 边缘和第二构型边缘中的一个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基 部壁包括第一基部壁(10A)和第二基部壁(10B),所述第一基部壁 和第二基部壁分别沿着两个相互平行的基准平面(101A、101B)延伸, 所述第一基部壁和第二基部壁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一延伸纵轴线(50) 处于相对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相对 于所述纵轴线(50)在相对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基部壁(10A)和第 二基部壁(10B)关联的第三构型边缘(11C)和第四构型边缘(11D)。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构型 边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基部壁(10A)和第二基部壁(10B)接合 的端部(112C、112D)和分别处于与所述基准平面(101A、101B) 平行的另外的基准平面(102A、102B)内的另外的端部(111C、111D)。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相对 于所述延伸纵轴线在相对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基部壁(10A)和第二 基部壁(10B)关联的第三接合壁(13C)和第四接合壁(13D),所 述第三接合壁将所述第一基部壁(10A)和所述第三构型边缘(11C) 相互连接,所述第四接合壁(13D)将所述第二基部壁(10B)和所述 第四构型边缘(11D)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股份公司,未经ABB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87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