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肤瘢痕形成的减少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28718.8 申请日: 2004-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1507822A 公开(公告)日: 2009-08-19
发明(设计)人: D·古;M·泽佩达 申请(专利权)人: 坎吉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8/00 分类号: A61K48/00;A61P17/02;C12N15/861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 森
地址: 美国加利***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皮肤 瘢痕 形成 减少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11月23日、申请号为 200480040613.2、发明名称为“皮肤瘢痕形成的减少”的发明专利申 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2003年11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 60/524,993号的优先权,对于所有目的该临时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到本 文中。

发明背景

过度皮肤瘢痕形成是医疗需求未能满足的领域,产生功能、容貌 和心理病态。参见例如Hunt,T.K.,World J Surg 4(3):271-7(1980); Nicolai,J.P.等,11(1):29-32(1987)。临床瘢痕管理包括对瘢痕的持续身 体评估(包括身体部位)和患者先前瘢痕史二者的考量,所以治疗过程 中经常调整临床方案。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公认保守治疗限于手 术、注射皮质类固醇、放疗、硅胶薄膜敷贴和压力疗法。参见例如 Mustoe,TA.等,Plast Reconstr Surg,110(2):560-71(2002)。尽管近来瘢 痕管理已试验了供医生使用的新疗法,但瘢痕治疗结果在很大程度上 仍不可预期。明确地以负责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生物机制为目标 的治疗应能补充现有疗法,并可改善当前的瘢痕治疗结果。

皮肤瘢痕形成被说成是正常皮肤构造和功能的大范围破坏,其由 于伤口修复而发生,并由于纤维增生反应而演进。参见例如Clark, R.A.F.,Wound Repair:Overview and General Considerations,载于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R.A.F.Clark编辑),1988,3-35页。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 和生物学模式尚未完全知晓。瘢痕疙瘩的特征在于生长超出了原始外 伤部位周边,与家族因素有关,并很少退化。参见例如Tredget,E.E., Ann N Y Acad Sci,888:165-82(1999)。增生性瘢痕是增生性红斑状纤 维病变,经常随时间而经历分解,与组织挛缩相关。参见例如Tredget, E.E.,Ann N Y Acad Sci,888:165-82(1999)。尽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 痕在遗传连锁和免疫学参数方面不同,但二者均与成纤维细胞过度 增殖和过量胞外基质(ECM)沉积相关。参见例如Rockwell,W.B.等, Plast Reconstr Surg,84(5):827-37;Tsao,S.S.等,Semin Cutan Med Surg, 21(1):46-75(2002);Nemeth,A.J.,J Dermatol Surg Oncol 19(8):738-46 (1993)。

显然,瘢痕形成仍是在很多情况下难以避免的问题。本发明解 决了此问题和其它问题。

发明简述

本发明提供减少瘢痕形成的方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 包括给予皮肤含表达盒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表达盒含有效连接至 p21WAF1/Cip1编码多核苷酸的启动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多核苷酸 (任选在载体中)给予对象皮肤上的伤口。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DNA作为载体的一部分给予。在某些实施 方案中,载体为病毒载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病毒载体为腺病毒 载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腺病毒载体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和未处理伤口上瘢痕形成相比,给予步骤 使伤口处的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形成减少。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腺病毒载体以105-107颗粒数(PN)/cm2伤口的剂量给予。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载体在生物相容性的基质中给予。在某些 实施方案中,基质含胶原、金属、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铝酸盐、 生物陶瓷材料、纯化的蛋白或胞外基质组合物。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基质为胶原基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皮肤被灼伤。

本发明还提供含表达盒和药物可接受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其 中所述组合物适于局部给予,所述表达盒包含有效连接至p21WAF1/Cip1 编码多核苷酸的启动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表达盒(任选为载体的 一部分)在生物相容性基质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坎吉有限公司,未经坎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87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