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杂物箱的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26969.2 | 申请日: | 2009-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帕特里克·费尔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9/00 | 分类号: | B60R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衷诚宣 |
| 地址: | 美国密执***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杂物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其具有至少一个向外开启的杂物箱,所述杂物箱设置在车身 开口内。
背景技术
很多汽车,特别是轿车,在它们侧面的汽车尾部区域内具有第三座舱玻璃(dritte Seitenscheibe),其出于设置的原因而位于汽车末端的区域内(称为C柱的末端或D柱的 末端),只用于观察的目的。实际上因为边框厚度和密封片厚度以及角度的原因,从这个 窗户的前面几乎看不到外面。
因此值得考虑的是,后面的侧面汽车尾部区域具有其他的可选应用。一种方案是, 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一个杂物箱来代替窗玻璃而提供一个扩展的杂物间(Stauraum)。
DE 10 2005 041 956 A1公开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杂物箱模块的汽车,杂物箱模块 可安装在汽车上并可在车身开口处打开。车身开口由座舱玻璃封闭,并且座舱玻璃可在 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杂物箱模块能够在打开位置安装。此外,车身开口 在至少一侧由一个固定的,即不可移动的座舱玻璃限定。杂物箱模块也能够穿过车身开 口向外延伸到汽车外侧。公开的这种杂物箱模块能够双面打开,从而既可以从汽车外部 又可以在汽车内部从中取出物品。各车身开口能够在两开门汽车或三开门汽车的汽车纵 向上,在汽车车身的C柱的束(Bund)之间延伸;或者在四开门汽车或五开门汽车的 汽车纵向上,在汽车车身的C柱和D柱之间延伸。
但是公开的这种杂物箱需要相对多的空间,因为它穿过车身轮廓向外延伸,从而至 少在视觉上形成不舒适的外观。杂物箱挡板的分离的闭合装置也是高成本的,从而使费 用过多。
发明内容
相对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至少一个杂物箱模块的汽车,其中简化闭合 装置,从而降低成本。此外闭合装置从外部不可见或不可接触到。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具有杂物箱的汽车实现。
挡板具有凸缘(Flansch),即仅当开启/关闭相邻的车身门/汽车行李舱盖时,才可 打开/关闭所述挡板,使得不需要额外的闭合装置成为可能,并且如情况可能,不需要把 手。这简化了构造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可行的是,把挡板设计成一个连续的表面, 这实现了特别高品质的外观和/或使得不易从外部擅自抓取杂物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挡板具有边框,所述边框具有凸缘,所述凸缘设置成和调整 成以及延伸成使得车身门/汽车行李舱盖在关闭的状态下夹住(einklemmen)所述凸缘。 从而能够实现以特别简单的设计来可靠地封闭杂物箱。特别地,挡板的凸缘可以夹在所 述车身门/汽车行李舱盖的凹槽内。
当杂物箱和所述车身门/汽车行李舱盖具有共同的接合处(Fuge)时,实现了结构 特别简单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同样提供了,即杂物箱和所述车身门/汽车行李舱盖具有或应用共同的车身 角钢架。这样节省了车身的生产步骤。
当挡板实施为和铰接为使得所述挡板在关闭状态下与车身表面对齐(fluchtet),即 代替原本在此位置上的侧车窗时,在视觉上得到了特别高品质的、优美的设计。
杂物箱基本上由车身环形的边框、挡板和内壁形成边界。其中内壁由汽车内隔板的 外壁构成。
此外如情况可能,所述杂物箱包括可啮合的箱状塑料填充物。
杂物箱可构建在各窗玻璃开口或车身开口上,各开口邻近可封闭的汽车挡板。此外 杂物箱可设置在汽车的左侧或汽车的右侧或汽车的两侧。
当杂物箱安装在另外(anderweitig)位于驾驶员视野内的开口或车窗开口时,杂物 箱的深度应选择为使得尽可能少地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出于此目的,可提供设置在汽车 左侧和汽车右侧的杂物箱-其同样具有挡板-具有不同的造型。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由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示出汽车行李舱盖关闭时汽车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汽车行李舱盖开启时具有杂物箱的汽车尾部区域的示意性透视图;和
图3示出图2中杂物箱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出作为整体用1标出的汽车。其具有至少一个向外开启的杂物箱2,所述 杂物箱2设置在车身原本的车窗开口3内。
图2示出杂物箱2的关闭位置以及虚线(gestrichelt)勾画出的打开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6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模块分段线性模型的光学运动捕捉数据处理方法
- 下一篇:镗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