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冻柜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6807.9 | 申请日: | 200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9/00;F25D2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冻柜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80025936.9、国际申请日为2005年8月10日(递交日为2007年1月31日)、发明名称为“冷冻柜以及冷冻柜的保冷运转控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柜(refrigerating container)。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利用发动机驱动的搭载发电机型冷冻机,以各自不同的设定温度为目标来控制被分隔成第1室和第2室的容器的各室,由此就可以混合装载保存温度不同的货物的冷冻柜,更详细言之就是具备控制装置的保冷运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通过将设置在上述第1室的上述冷冻机的冷气导入上述第2室来进行第2室的温度控制,同时在第2室的温度过度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借助于设置在第2室的加热器来维持温度。
背景技术
一般地,为了降低运输单价,需要在往返时确保运输器材的装载能力的装满载荷。此时,虽然在运输不需要温度管理的货物时可以通过混载来确保货物,但需要运输需要进行温度管理的货物时,由于添加了与管理温度一样之类的制约,故混载将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在冷冻卡车或冷冻柜中,在利用具有绝热性的隔墙将载荷室分割成多个隔离室的同时,还采用可动式隔墙以使之能够配合货物量,进而,通过在各个隔离室配置库内机(热交换器),按照个别的温度进行温度管理,由此用多个温度带控制库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一方面,在冷冻卡车或冷冻柜中,为了促进冷气的循环,在地板面固定被称之为T形轨道的截面T字状的长尺度的地板材,在地板面和货物之间确保冷气的通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众所周知的还有在左右的侧壁设置导轨的同时,还在导轨上配设带有滚筒的移动体,通过经由铰链相对于移动体自由转动地连结隔墙,可以使隔墙移动到载荷室内部任意的位置,同时可以弹起隔墙,在沿着顶壁的存储位置和将载货室内前后隔断的作业位置之间进行选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近年来的冷冻柜利用可动式的绝热隔板将容器库内隔断为前后2室,通过以各自不同的设定温度为目标来控制前室和后室,可以混载保存温度不同的货物,谋求运输效率的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例如,前室作为收纳必须维持冷冻肉或冷冻鱼介类等的冷冻状态进行运输的冷冻保存物品的冷冻库使用,后室则作用收纳必须维持生鲜蔬菜或清凉饮料等的冷藏状态进行运输的冷藏保存物品的冷藏库使用。
此时,冷冻柜通过发动机驱动的搭载发电机型冷冻机进行保冷运转。具体说明之就是,例如,前室的冷冻库的设定温度设定得低于后室的冷藏室的设定温度,且通过将冷冻库的冷气导入冷藏库来进行进行冷藏库的温度控制。此外,在冷藏库的温度过度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控制通过设置在冷藏库侧的加热器来维持冷藏库内的温度。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59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238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189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114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4-1228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利用冷冻卡车或冷冻柜混合装载冷冻品(-20℃水平)和生鲜食物品等冷藏品(0℃~15℃水平)时,由于2室间的温度差大,故将传经库内壁从高温侧的库室向低温侧的库室移动大量的热。其结果将可能导致高温侧的库室过于冷却或者低温侧的库室冷却不足,降低了货物的质量。
此时,为了防止高温侧的库室过于冷却,可以如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那样,进行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或冷冻机的高温冷媒的加热,但由于需要利用配管连接冷冻机或发动机和库内,故不但构造变得复杂,而且还存在易于发生因配管工程的不合适导致的冷却水或冷媒的泄漏等故障的问题。在冷冻柜的无人运输,例如在铁路运输时发生了这样的故障时,由于长时间地不能进行对应处理,故可能会丧失商品价值。
另外,如果在混载冷冻品和冷藏品、并错误地将隔墙固定于收藏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分别将各个库室温度控制成冷冻温度和冷藏温度的所谓的二温度带控制,则由于没有通过隔墙区分容器内部,故因冷冻温度的冷气流入容器整体而导致冷藏品也被冷冻,结果致使冷藏品的商品价值丧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6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