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站天线的反射板及基站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26352.0 | 申请日: | 2009-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6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吕舜;谢国庆;段德钦;肖伟宏;王政东;周献庭;王大君;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9/12 | 分类号: | H01Q19/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彭愿洁;李文红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天线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天线的反射板及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增加系统的通信 容量,需要采用频率复用技术,即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不同小区采用相同的 频率资源。
由于同频小区之间存在信号的相互干扰,因此同频小区之间的干扰只有在 允许范围内才能采用频率复用技术。因此,设计者必须保证同频小区之间的最 小间距。但是减小复用间距并不能用减小基站的发射功率来获得。因为这样会 影响系统对移动台的有效覆盖。
因此,另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采用高前后比的定向基站天线,可以 抑制来自天线后向的同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随着通信系统容量的不断 增加,频率资源的日趋紧张,同频小区的最小间距进一步缩小,对基站天线的 前后比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要求基站天线的前后比指标达到30dB以 上时,常规的天线设计难以胜任。
定向的基站天线通常由无源的金属反射板以及置于该反射板的呈线性排 列的若干辐射单元共同组成。
参见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中增大反射板的一种基站天线。
图1是通过增大基站天线的金属反射板来提高天线的前后比指标。反射板 101以辐射单元102中心对称。辐射单元102外边装有天线罩103。反射板101 比一般的反射板宽1.5倍以上,由多次折弯的金属薄板组成。这样,反射板的 尺寸较大,浪费材料和增加了占用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的反射板,能够减小反射板的尺寸,减少 材料的浪费,并且减少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的反射板,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和两个 扼流槽;
该两个侧板对称地固定在该底板两边沿,该两个侧板均位于该底板所在平 面的上方;
该两个扼流槽对称地固定在该底板两边沿,该两个扼流槽均位于该底板所 在平面的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核辐射单元,辐射单元 位于底板的中间,用于辐射电磁波,其中,该反射板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即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和两个扼流槽(即第一扼流槽和第二扼流槽)。
其中,两个侧板,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地固定在底板的两边沿, 两个侧板均位于底板所在平面的上方。
两个扼流槽,即第一扼流槽和第二扼流槽,对称地固定在底板两边沿,并 且,该两个扼流槽均位于底板所在平面的下方。
由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侧板对称固定在底板的两边沿,并且,侧板位于 该底板所在平面的上方;扼流槽对称固定在底板的两边沿,并且扼流槽位于该 底板所在平面的下方,这种结构的反射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基站天线的反射板 尺寸较小,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并且减少了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增大反射板的一种基站天线;
图2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反射板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反射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反射板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反射板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反射板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基站天线的反射板实施例一:
参见图2,该图为基于本发明基站天线的反射板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6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电池并串联通用连接线
- 下一篇:双频双极化印刷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