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内燃机互旋化油器在审
申请号: | 200910119234.7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顺 |
主分类号: | F02M7/08 | 分类号: | F02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2652***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内燃机 化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混和气形成和燃烧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燃料的混和速度及燃烧速度,能够自如控制和调解供油量的新型内燃机互旋化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化油器及电喷器结构复杂,步骤多,能耗高,功率低等缺点,如阻风门、节气门等容易造成汽缸进气不足降低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即简单、又方便、且能使多功率的发动机使用的,自如控制和调解供油量的新型的内燃机互旋化油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内燃机互旋化油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明新型内燃机互旋化油器,包括压力泵、油量控制器(即油门)、和油气混和器组成。
工作时压力泵的压力是较稳定的,这个较稳定的压力叫做标定压力,用H表示。压力的大小和稳定由供油泵控制,供油泵经输进压力管向压力泵供油。压力泵一边是输进压力管,一边是输出压力管,输出的另一端与油量控制器相通,该控制器是针阀偶和体,中间部件是针阀柱,外壳是偶和体外壳。燃油从外壳的连通点进入其内,壳内以连通点为中心,是一段上下方向的供油槽,其位置在壳内的上半部,与供油槽上下对应的是,针阀柱上的一段进油槽,长度用A表示;与供油槽长度相等,供油槽的宽度与进油槽宽度之比大于1,进油槽宽度用Y表示。Y要大于0.03mm,A大于10mm,燃油经进油槽穿过针阀体进入对应的偶和体内的输出油槽。
输出的油槽向下直通燃油输出口;穿过针阀体的进油槽一半是细长的缝口,一半是较宽的缝口,燃油通过输出口,经新型内燃机旋动喷油器喷入预混室内互旋混和。
以上是什么原理呢?我们知道液体的流动跟电流一样,在同等压力下,它的强度跟横载面积乘正比,也就是说在压力泵的等压作用下,供油管越粗供油量越大,比如燃油在压力H1的作用下,用横截面积为Q的供油管供油。其供油量正好与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耗油量相当。此时的压力H1,为实用压力。那么将横截面积Q变为窄长形,也就是针阀体上的进油槽形。比如:10mm X 10mm=Q变为100mm X 1mm=Q。当针阀体上行,进油槽与供油槽逐渐重合,开始供油,重合的多少改变着横截面积的大小,同时也改变着供油量的大小,当它们完全重合时,最大供油量与最大耗油量相当,进油槽的总长度称为全速长度A表示,其中开始部分长度为怠速长度B表示。全速长度A与怠速长度B之比为3:1至5:1。本发明为3.5:1。保持旋动喷油器的喷油口的最大开启程度不影响最大功率时的供油量。旋动喷油器内的弹簧的最大压力用H2表示,压力泵的标定压力减去弹簧的最大压力应等于实用压力即H-H2=H1。
油气混和器,由旋动进气孔和旋动喷油器组成,中间部分叫预混室。旋动进气孔由如水泵叶轮中的旋孔,被吸进的空气形成螺旋状运动,其流动方向和旋动方向完全与燃油的喷射方向旋动方向相对,所以叫互旋化油器,化和好的油气被吸入气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内燃机互旋化油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油量控制器(即油门)的剖面图共4副。
图3是进气孔旋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新型内燃机互旋化油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量控制器(即油门)的剖面图共4副。
图3为进气孔旋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顺,未经刘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