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19027.1 | 申请日: | 2009-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须藤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H01G9/1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装置 | ||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层压型电化学元件的电化学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就层压型电化学元件而言,已知有层压型电池或者双 电层电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7930号公报)公开 了层压型电池。层压型电池具备:具有层叠结构的电池要素、将电池 要素封装在内部的层压薄片(薄膜状包装)、以及用于可以使电池要素 和外部电连接而从电池要素向层压薄片的外部引出的自动带焊型端子 (电极)。此外,也有提议将多个层压型电池装入箱内保护(参照专利 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90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层压型电化学元件的机械强度很低,在对单体处理时有可 能被损坏。
鉴于这些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具备层压型电化学元件且可以抑 制其破损的电化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化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备第1框体、第2框体、以及具有包装体的层压型电化学元件,其中 包装体包裹素体;第1框体和第2框体之间夹着包装体的周边部,且 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固定。
利用该电化学装置,由于第1框体和第2框体之间夹着包装体的 周边部,它们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可以利用框体保护层压型电化学元 件,抑制其破损。
此外,优选在第1及第2框体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有爪部件,在另 一方上设置有嵌套爪部件的凹部,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相对位置关 系被固定。由此,由于只须将爪部件嵌套在凹部内就可以固定第1框 体和第2框体,因此具有容易制造的优点,此外,由于简易的固定结 构,因此具有分量轻的优点。
优选第1框体具有分别沿着平行的2个轴延伸的第1及第2表面, 第1及第2表面,分别以包围各所述轴的方式分别弯曲;第2框体具 有分别与第1及第2表面相对的第3及第4表面,包装体的周边部的 一部分介于第1表面和第3表面之间,包装体的周边部的另一部分介 于第2表面和第4表面之间。
包装体的周边部,通过被第1及第3表面、第2及第4表面夹住, 从而以分别包围1个轴的方式弯曲,利用框体夹住周边部时有如下优 点:由于框体使得周边部弯曲,因此很难破损;由于沿着1个轴弯曲, 因此包装体自身的与上述轴垂直方向上的强度也一并被提高。
此外,优选第1框体具备向厚度方向突出一对凸部,包装体的一 端紧密接触双方凸部的侧面,从包装体的另一端延伸的箔状薄片型电 极,经由凸部之间的空间,与固定在第1框体上的输出端子电极电连 接。
由于薄片型电极为箔状,因此能够吸收由包装体的热膨胀或者热 收缩引起的位置变动,从而能够抑制由这些热变形引起的薄片型电极 的物理上的断开,但因为电极为箔状且可挠性地变形,因此很难决定 位置。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包装体的一端紧密接触凸部的侧面,从而 包装体的位置被决定,此外,从包装体延伸的箔状的薄片型电极准确 地位于它们之间,从而能够将薄片型电极与输出端子电极正确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电化学装置,能够抑制层压型电化学元件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分解示意第1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分解时的II-II箭头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组装后的II-II箭头截面示意图。
图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框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分解示意第2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或图5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的VI-VI箭头截面示意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输出端子附近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框体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化学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另外,在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同等要素标记同一符号, 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分解示意第1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立体图。
该电化学装置10具备:树脂制成的第1框体F1及第2框体F2, 以及具有包装体1B的层压型电化学元件1,其中包装体1B包裹素体 1A。包装体1B的外形是四边形,箔状的薄片型电极T1,T2从构成包 装体1B的一边的一端T延伸。本例的电化学装置10,是锂离子型的 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