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颗粒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18220.3 | 申请日: | 1997-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义人;西田达也;藤田淳;山田和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C01B31/00;H01M4/04;H01M4/02;H01M10/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 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颗粒 | ||
1.一种石墨颗粒,其为用于锂二次电池负极的石墨颗粒,所述石墨颗粒的比表面积为8m2/g以下,纵横比为5以下,所述石墨颗粒由多个平板状颗粒构成,并且平板状颗粒组合或结合在一起使得定向排列的晶面相互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颗粒,其中所述石墨颗粒的纵横比为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颗粒,其中所述石墨颗粒的比表面积为2~5m2/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颗粒,其中在晶体的c轴方向即厚度方向上的晶体尺寸为500埃或更大,在晶面方向上的晶体尺寸为1000埃或更小,这两个尺寸通过X射线宽角衍射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颗粒,其中通过石墨颗粒的X射线宽角衍射测定的晶体的层间距是3.38埃或更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颗粒,其中以石墨颗粒的重量为基准,气孔尺寸在102~106埃范围内的气孔体积在0.4~2.0cc/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颗粒,其中以石墨颗粒的重量为基准,气孔尺寸在1×102~2×104埃范围内的气孔体积在0.08~0.4cc/g。
8.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4、6或7所述的石墨颗粒的方法,包括:向原料中加入1~50wt%的石墨化催化剂形成混合物,均匀化该混合物,并且煅烧该混合物,之后进行粉碎,所述原料包括(a)石墨或可以石墨化的材料和(b)可以石墨化的粘合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石墨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石墨化催化剂的平均颗粒直径为150μm或更少。
10.一种石墨糊料,包括权利要求1、4、6或7所述的石墨颗粒、有机粘合剂和溶剂。
11.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石墨糊料涂敷在电流收集器上并进行整体化来制造。
12.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4、6或7所述的石墨颗粒与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与电流收集器的整体化来制造,其中,在加压整体化之后测量的石墨颗粒与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的密度为1.5~1.9g/cm3。
13.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4、6或7所述的石墨颗粒与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与电流收集器的整体化来制造,其中,以石墨颗粒和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粘合剂的量为3~20wt%。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其中以石墨颗粒和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粘合剂的量为11~20wt%。
15.一种锂二次电池,包括外壳、盖和至少一对正极和负极,所述外壳、盖和电极隔着隔板的中间媒体来配置,电解质溶液分布在其周围,所述负极为权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82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集成的反应剂调节换热器的燃料电池组件
- 下一篇:电化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