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定向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7705.0 | 申请日: | 200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8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戴剑锋;王青;李维学;杨华;姜金龙;孙毅彬;李星;赵沛;陈小婷;慕晓文;王军红;令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13/02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定向 纳米 增强 聚合物 纤维 静电 纺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碳纳米管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NTs)于1991年被日本学者lijima发现,由于其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和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故可以作为纳米纤维增强体和导电纤维添加材料,尤其是当CNTs在聚合物基体中高度定向排列时,其上述性能将会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
Sundaray等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实现了CNT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聚合物基纳米纤维中的初步定向排列(Bibekananda Sundaray,et al.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6,88,143114),即通过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然后经溶剂蒸发或冷却而固化而得到纤维状物质,制备出纳米级纤维。但其所得的聚合物基纳米纤维中的CNTs的定向排列度不高;而且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当溶液或熔体的浓度过低、黏度过小时,会使得到的聚合物基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不光滑,易出现孔洞、串珠状结构且纤维易粘连在一起,同时所得的纤维的直径分布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CNTs在聚合物基纳米纤维中的高度定向排列,得到表面形貌光滑、无孔洞且直径分布均匀的聚合物基纳米纤维。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备定向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有储液装置2,连接在储液装置2下的石英毛细管定向装置,由转轴连接的圆盘状转动收集板5和电机M1,石英毛细管定向装置和圆盘状转动收集板5之间对应连接有高压直流电源6,石英毛细管定向装置中的石英毛细管3一端与储液装置2连接,另一端装有嵌入细铜丝4a的钢质喷丝头4。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钢质喷丝头4的长度为30mm、钢制外层4b厚100μm,钢质喷丝头4的内径4c略大于石英毛细管3的外径,钢质喷丝头4内嵌有四根细铜丝4a,钢质喷丝头4与石英毛细管3连接处的钢质喷丝头4外壁上有电源接入口4d。
本发明的技术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石英毛细管3的内径为200μm~300μm、长度为2m~5m,石英毛细管3外部包裹有50μm厚度的聚酰胺涂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储液装置2上设有增压装置1。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圆盘状转动收集板5厚度为5mm、外部附有铝膜,圆盘状转动收集板5在工作时,圆盘状转动收集板5边缘的线速度为5m/s~45m/s,与钢质喷丝头4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高压直流电源6的正极用导线与钢质喷丝头4的电源接入口4d连接,高压直流电源6的负极用导线与圆盘状转动收集板5连接。
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细铜丝4a的直径均为20μm,在钢质喷丝头4的喷丝口端平行排列、相互分离,并伸出钢质喷丝头4的喷丝口2mm,细铜丝4a在与钢质喷丝头4的喷丝口端相对的另一端伸出且固定在钢质喷丝头4的外壁,同钢质喷丝头4的电源接入口4d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采用电场和流场形成的组合物理场,提高了聚合物基纳米纤维中CNTs定向度。
即在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装置2和电源6之间添加超长的石英毛细管定向装置,使静电纺丝溶液或熔体以Poiseuille流的形式通过石英毛细管3部分,毛细管中心处的流速高,靠近毛细管壁处流速低。在此过程中,由于流速梯度的存在,使CNTs只有在沿流线方向排列时,所受转动力矩才等于零。同时,根据求解Fokker-Planck方程分析,流速梯度场的流程越长,CNTs沿流速方向取向优势越明显。本发明选用长度为2m-5m,内径200μm-300μm的石英毛细管3时,可以保证在进行静电纺丝前,CNTs已经预先取得一定的取向优势,从而提高了其在最终产物中的定向程度。
2.本发明在静电纺丝过程中,a.利用细铜丝使喷丝口附近的电场线更加集中,减小喷丝的临界电压;b.利用纺丝溶液或熔体与铜丝间的毛细作用,使泰勒锥产生于细铜丝尖端,减小实际喷丝头口径和泰勒锥底面直径,以得到更细的CNTs增强复合纳米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型静电纺丝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嵌入有细铜丝的喷丝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石英毛细管的截面图,图4为图2中嵌入有细铜丝的钢质喷丝头AB面的截面图,图5为CNTs/PMMA聚合物基纳米纤维的SEM照片,图6为CNTs/PMMA聚合物基纳米纤维的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7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矿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织布机分割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