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式水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7370.2 | 申请日: | 200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钢 |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9/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730000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水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车,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水车。
背景技术
水车也叫天车,其历史悠久,外形奇特,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轮辐直径达16.5米,由一根长5米,直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击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一个个水斗便装满了河水并被逐级提升上去;等转至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以电力、柴油、汽油机等作为动力源的水车,但其价格较高、消耗能源且受到条件限制,对于丘陵、山区或是电力缺乏的地区则不完全适用。因此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效率。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24639.5公开了一种链轮水车,它包括支架、动力机构和提升机构,其中动力机构和提升机构分别包括2个竖直设置的链轮组。这种水车利用水位差及能量转换原理,通过调节提升机构中的竖直高度将低水位的水提升至高水位地区。但这种水车扬程有限,且不能随意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随意移动、扬程高的可移动式水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水车,其特征在于:该水车包括机架、前浮筒、后浮筒、潜水泵和桨叶;所述前浮筒和后浮筒分别设在所述机架的两端;所述前浮筒的两侧分别设有左锚链、右锚链,其中部设有前舵;所述后浮筒的一侧设有安全链,其中部设有后舵;所述潜水泵位于所述机架的中部,其与所述安全链同向的一侧设有输水管,与所述前浮筒同向的一侧设有输出轴;所述前浮筒与所述潜水泵之间设有主动轴,该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相连,且其两端分别设有主动齿轮;所述后浮筒与所述潜水泵之间设有从动轴,该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齿轮相连;所述链条上设有数个所述桨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中设有潜水泵,而潜水泵本身具有高扬程的特性,因此使得本发明在农田灌溉时可以有效提高扬程。
2、由于本发明中设有浮筒、桨叶、锚链及安全链,因此通过调节锚链的长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流作用所产生的动能;同时也保证了本发明的安全使用。
3、由于本发明采用浮体设计,使用时只需对锚链、安全链进行锚固,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迁移,极大地方便了使用。
4、由于本发明中的潜水泵是依靠齿轮传动而工作的,因此整个过程无需外加能源或人力,自动运转,环保实用,特别适合丘陵、山区及能源缺乏的地区。
5、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同时也可兼作发电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桨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机架 2-前浮筒 3-后浮筒 4-潜水泵 5-桨叶21-左锚链 22-右锚链 23-前舵 31-安全链 32-后舵41-输水管 42-输出轴 6-主动轴 61-主动齿轮 7-从动轴71-从动齿轮 8-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式水车,包括机架1、前浮筒2、后浮筒3、潜水泵4和桨叶5。前浮筒2和后浮筒3分别设在机架1的两端;前浮筒2的两侧分别设有左锚链21、右锚链22,其中部设有前舵23;后浮筒3的一侧设有安全链31,其中部设有后舵32;潜水泵4位于机架1的中部,其与安全链31同向的一侧设有输水管41,与前浮筒2同向的一侧设有输出轴42;前浮筒2与潜水泵4之间设有主动轴6,该主动轴6与输出轴42相连,且其两端分别设有主动齿轮61;后浮筒3与潜水泵4之间设有从动轴7,该从动轴7的两端分别设有从动齿轮71;主动齿轮61通过链条8与从动齿轮71相连;链条8上设有数个桨叶5。
工作时(参见图2),首先将左锚链21或右锚链22锚固在岸边,同时将安全链31也锚固在同侧岸边,潜水泵4没入水中,通过调节前舵23、后舵32,使本发明达到平衡;在水流的作用下,水流将驱使链条8底部的桨叶5运动起来,从而带动主动齿轮61、从动齿轮71的转动,再通过主动轴6带动输出轴42转动,最后带动潜水泵4的工作,使水顺着输水管41流到需灌溉的农田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未经李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7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