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流板式承压储水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6056.2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4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程;陈凌云;沈增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4H4/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39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储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热水机组的储水装置,特别是涉及热泵热水机组中的承压储水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储水箱分为承压式与非承压式两种。
非承压式储水箱利用供水泵供热水,热水利用率高,可达100%,但需要配置一台供水泵,因此有如下弊端:
1、供水泵的供水压力与自来水压力很难匹配,使用时混水困难;
2、供水泵的重量、体积较大,不利于机组的小型化;
3、供水泵的价格高,增加了机组设计成本;
4、供水泵的功率较大,增加了机组使用成本。
承压式储水箱利用自来水的压力供热水,使用时,具有自来水管网压力的自来水自冷水口注入水箱,热水在热水口中被顶出。因此热水压力与管网自来水压力相一致,混水特别容易。但是,传统的承压式储水箱整个内腔没有任何分隔,自来水在储水箱底部的入水口进入储水箱内腔之后,冷水与热水在整个水箱内腔的横断面上大面积快速对流混合,导致热水温度迅速下降,以致不能使用,热水利用率很低。若要保证热水用量,水箱体积需要做得很大,从而导致成本增加、所需安装空间增大、水箱的保温耗能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折流板式承压储水箱,以期既能保留承压水箱在供水压力方面的优点,又能有效提高热水效率,同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使水箱小型化。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折流板式承压储水箱的结构特点是在水箱内胆中,设置冷水口位于水箱内胆的底部,热水口位于水箱内胆的顶部;在水箱内胆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折流板,上下相邻的两片折流板在水箱内胆中分处在一左一右的位置上,水流通道是形成在相邻的两片折流板之间,以及形成在折流板的外边缘与水箱内胆的侧壁之间的迂回型流道。
本发明折流板式承压储水箱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通过所述热水口和冷水口,分别向水箱内胆中插入有热水管和冷水管,沿所述热水管的轴向分布集水孔,沿所述冷水管的轴向分布分水孔。
在所述水箱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感温管。
在所述水箱内胆中,对应于左右两侧的折流板分别设置纵向固定杆,所述折流板在固定杆上得以轴向定位。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利用折流板将承压水箱的内腔设置为一个扁平、细长的迂回型水流通道,冷水在下,热水在上,冷水在扁平、细长的水流通道内推动热水均匀前进,大大减小了内胆中冷水与热水的接触面积,减少冷水与热水之间的对流,导热量小,因而大大降低了冷水与热水的混合速度,与相同容积的传统承压储水箱相比,本发明热水使用效率提高近一倍;漏热损失小,使用成本低;
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3、本发明体积小,对于分体式机组,可以节省室内安装空间;对于整体式机组,可以减轻主机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中的系统构成图。
图中标号:1 压缩机、2 风侧换热器、3 风机、4 节流元件、5 水侧换热器、6 电子膨胀阀、7 循环水泵、8 进水电磁阀、9 自来水压力开关、10 底部水箱温度传感器、11 折流板承压储水箱、12 顶部水箱温度传感器、13 用水器、14 出水温度传感器、15 排气压力传感器、16 水箱内胆、17 折流板、18 固定杆、19 保温层、20 冷水口、21 感温管、22 热水接口。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在具有保温层19的水箱内胆16中,设置冷水口位于水箱内胆16的底部,热水口位于水箱内胆16的顶部;在水箱内胆16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折流板17,上下相邻的两片折流板在水箱内胆16中分处在一左一右的位置上,水流通道是形成在相邻的两片折流板之间,以及形成在折流板17的外边缘与水箱内胆的侧壁之间的迂回型流道。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
为了促使水流在水流通道中的均匀推进,通过热水口和冷水口,分别向水箱内胆16中水平插入有热水管21和冷水管20,沿所述热水管22的轴向分布集水孔,沿所述冷水管20的轴向分布分水孔。
为了进一步实现水温自动控制,需要在水箱内胆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感温管21,并且针对感温管21分别设置如图2所示的底部水箱温度传感器10和顶部水箱温度传感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滁州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灯泡多用量规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状缓冲支架以及防震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