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文缆道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4652.7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星;张仲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强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60 | 分类号: | B66D1/60;G01D2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22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文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文缆道绞车,特别是一种在水文缆道中用于控制铅鱼升降 及水平移动的绞车,尤其适用于开口式、配套平衡锤的缆道跨河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见水文缆道绞车都是将水平传动机构和垂直传动机构设计成 一个整体,其中一种形式的整体式绞车的钢丝驱动轮采用循环结构,为了增加 钢丝驱动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采取在钢丝驱动轮单槽内绕两圈的方式, 实际运行中,槽内的钢丝相互挤压、摩擦,造成钢丝磨损,严重缩短钢丝寿命, 同时产生很大的噪音,另外,钢丝驱动轮单槽内绕两圈的方式,作为升降机构 使用时,当铅鱼触底时若没有保护措施,没有及时停车,使得起重钢丝一路下 放,轻则造成钢丝脱槽,打绞,重则整个缆道瘫痪。另一种形式的整体式绞车 的水平钢丝驱动轮仍然采用循环驱动方式,但是升降钢丝驱动轮采用卷扬机的 方式,此种方式在铅鱼触底时也没有保护作用,铅鱼触底后若还继续下放钢丝, 同样会产生钢丝脱槽、打绞的危险。齿轮、滑轮、钢丝绳裸露,容易对人身造 成危险。整体式绞车的距离传动机构均为压带式设计,由于钢丝绳的外表面为 绕线式纹路,因此带动压轮转动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滑动摩擦,从而影响距离检 测的精度。整体式绞车体积庞大、重量重,不便于生产、运输及安装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水文缆道绞车,它能够克服现有水文缆道绞车 体积大、噪声大、对钢丝磨损大、安装维护不方便、安全系数不高的缺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一种水文缆道绞车,所述绞车由分体式水平传动机构和垂直传动机构组成, 两机构各为一体,相互对称,两机构均由绞车基座、机箱、主轴、主轴离合拨 盘、驱动轮手动大齿轮、钢丝驱动轮、分线轮、分线轮座、分线轮齿轮盘、减 速机以及三相电动机装配而成,机箱安装于基座上,三相电动机直接连接减速 机固定于机箱侧面,主轴直接连接减速机的输出孔,主轴离合拨盘与主轴为花 键连接,驱动轮手动大齿轮与钢丝驱动轮为一个整体,分线轮齿轮盘与分线轮 的一侧为整体连接,安装于分线轮座上。
所述钢丝驱动轮为三槽式,分线轮为四槽式。
所述主轴、主轴离合拨盘、驱动轮手动大齿轮以及钢丝驱动轮置于机箱内。
所述分线轮上设有分线轮齿轮盘,分线轮齿轮盘随分线轮一起转动。
所述水平传动机构与升降传动机构自成一体,除了减速机的减速比根据水 平运动或垂直运动的要求不同外,其它部件均对称相同。将钢丝驱动轮置于机 箱中,提高安全系数,动力机构安装于机箱外,方便安装和维护。钢丝驱动轮 采用三槽设计,配合四个槽的分线轮导向,驱动钢丝绕满所有的槽,在增大驱 动摩擦力的基础上,避免钢丝相互挤压引起磨损和产生噪声。铅鱼触底时,由 于拉力减小,钢丝与钢丝驱动轮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减小,当摩擦力小到一定 程度时,钢丝与钢丝驱动轮之间打滑,钢丝不再下放,从而保护了缆道的安全。 分线轮上安装了距离传动齿轮盘,配合同步齿形皮带,带动安装于绝缘的环氧 树脂板上的距离传感器,起到即能精确反映实际运行距离又能防雷击的作用, 保证信号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
具备了现有缆道绞车所有功能,整体上减小了绞车的体积和重量,分体式 的设计也利于运输、安装及维护,减小了钢丝绳的磨损和产生的噪声,在铅鱼 触底后有保护缆道的安全,提高距离检测的精度,又保证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水文缆道绞车的垂直机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水文缆道绞车的垂直机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水文缆道绞车的垂直机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水文缆道绞车的水平机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水文缆道绞车的水平机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强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强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46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行走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用的辅助把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