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车尾门限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4359.0 | 申请日: | 200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6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韦学军;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C17/54 | 分类号: | E05C17/54;B60J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车尾 门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的限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限定微型客车尾门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客车由于尾门较通常轿车宽大,因此,微型客车的尾门容易摇摆。现有技术中,微型客车尾门的限位装置一般采用橡胶缓冲块斜楔式的结构。微型客车由于一阶模态较低并要求有较大的承载能力,采用橡胶缓冲块斜楔式的结构,宽大的尾门往往在行车过程中易于晃动摇摆,产生异响甚至锁扣断裂。橡胶缓冲块斜楔式的结构的限位装置,尽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橡胶老化及磨损,尾门限位效果不好,左右摆动产生异响,更有严重的,会使尾门锁舌磨断锁扣,从而导致顾客抱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微型车尾门限位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尾门限位装置磨损快,容易损坏,限位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微型车尾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还包括弹性限位单元,所述弹性限位单元固定在尾门门框下侧,所述限位块安装在尾门下侧,在尾门关闭后所述弹性限位单元被压缩保持张紧状态,所述弹性限位单元压紧所述限位块限定尾门水平方向的运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限位单元包括固定组件、弹性组件、滑块,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弹性组件上,所述滑块的滑动改变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大小,所述滑块与所述限位块配合使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滑块截面成直角梯形,使用时,所述滑块截面直角梯形的斜边与所述限位块接触配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限位单元还包括弹簧档块,所述弹簧档块置于所述弹簧上部用于防止弹簧脱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支架。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限位单元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置于所述滑块下部使所述滑块能平顺滑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二固定板和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橡胶块成楔形。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橡胶块和所述固定板硫化成一体。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构建一种微型车尾门限位装置,采用弹性限位单元固定在尾门门框下侧,所述限位块安装在尾门下侧,在尾门关闭后所述弹性限位单元被压缩保持张紧状态,所述弹性限位单元压紧所述限位块限定尾门水平方向的运动。通过所述弹性限位单元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能最大限度的抑制车辆尾门晃动摇摆,对微型车的尾门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尾门限位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弹性限位单元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限位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构建一种微型车尾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1,还包括弹性限位单元2,所述弹性限位单元2固定在尾门门框4下侧,所述限位块1安装在尾门3下侧,在尾门关闭后所述弹性限位单元3被压缩保持张紧状态,所述弹性限位单元3压紧所述限位块1限定尾门水平方向的运动。在微型车尾门限位装置发生作用前,所述限位块1和所述弹性限位单元2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本发明通过采用弹性限位单元3与限位块1的配合使用,在尾门关闭后,所述限位块1和所述弹性限位单元2所述弹性限位单元3的空隙消失,所述弹性限位单元3被压缩保持张紧状态,所述弹性限位单元3压紧所述限位块1限定尾门水平方向的运动。在微型车的尾门关闭后,能最大限度的抑制车辆尾门晃动摇摆,对微型车的尾门进行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4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