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花银背藤中药制剂及其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3858.8 | 申请日: | 2009-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农兴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39 | 分类号: | A61K36/39;A61P7/04;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2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花 银背藤 中药 制剂 及其 治疗 功能 性子宫 出血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能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白花银背藤,ame:Argyreia seguinii(Levl.)Van.ex Levl.科:旋花科,Family:Convolvulaceae属:银背藤属introduce:木质藤本,高达3米。茎圆柱形,径约5毫米,被有短柔毛。叶互生,卵形,长10-16厘米,宽8-14厘米,顶端钝尖,基部微心形至圆形,全缘,叶上面叶脉下凹,呈皱纹状,下面密被白色绒毛,侧脉近平行;叶柄长4-6厘米,被有短柔毛。复聚伞花序腋生,花多数,总花梗长约1.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大,淡紫色,长约1.5--2.5厘米;萼片5,卵状矩圆形,长约1厘米,内面淡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冠圆筒状漏斗形,白色,长达5厘米,顶端5浅裂,在筒的上部被短柔毛;雄蕊5;子房4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紫红色,为宿存萼所包围。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生海拔1600米林下。白花银背藤为民间草药,中医认为白花银背藤味微涩、性温,人心、肺二经,《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记载其全株具有驳骨、止血、生肌、收敛、润肺止咳、治内伤的功效。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和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的常小龙、李军等研究了白花银背藤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银背藤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I)、豆甾醇(II)、胡萝卜苷(III)、东莨菪亭(IV)、邻羟基苯甲酸(V)、3,4-二羟基苯甲醛(VI),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l coumaramine,VII)、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l ferolamine,VIII)、3,5一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di—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IX)、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di-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X)、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di-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XI)。云南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陈海丰、陈树翰等对白花银背藤止血药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以水和95%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采用毛细玻管法、玻片法和剪尾法检测其止血作用。结果白花银背藤的水提物与醇提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鼠的出血与凝血时间。结果证明白花银背藤的水提物与醇提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鼠的出血与凝血时间。
但是目前还没有将白花银背藤做成中药制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白花银背藤做成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和经血过多的疾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取白花银背藤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成2-3cm长小段,干燥,粉碎,按药材总重量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8倍,煎煮2.5小时,第二次加水3-5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80℃),加乙醇使含醇的质量含量为5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糖浆或液体药用辅料,制成液体口服剂型;或者加入固体药用辅料,充分混匀,烘干,粉碎,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口服剂型。
上述白花银背藤制剂的质量标准:
1、生物碱检查:取水溶液5ml,用浓氨水调溶液的pH至9,加氯仿萃取三次,每次1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用1%的盐酸溶解,作下列试验:1、碘化铋钾试验,呈阳性反应,2、硅钨酸试验,呈阳性试验。3、碘化汞钾反应,呈阳性。
2、有机酸检查:用广泛pH试纸测试,原生药水提取溶液为酸性。pH为5左右。取水提取液一滴,点于滤纸片上,喷洒1%溴酚蓝试液,蓝色背景下显淡黄色。
3、酚类检查:取水提取溶液一滴于滤纸上,喷洒1%三氯化铁试液,在黄色背景下显墨绿色。
4、皂甙检查:取水溶液2ml于试管中,塞紧试管,激烈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取醇溶液1ml于试管中,蒸干,加冰醋酸1ml使溶解,沿管壁加入浓硫酸3滴,下层显淡棕色。
5、黄酮类检查:取醇溶液各1ml分置两试管中,一管加入锌粉,另一管加入镁粉,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3滴,泡味处未见红色。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在荧光灯下有荧光,1%三氯化铝,荧光未见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3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