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3232.7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田长彦;周宏飞;马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B09C1/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欧 咏 |
地址: | 830011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排水 改良 盐碱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尤其是针对盐碱地的改良,特别适宜一种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检索,获取相关文献为26篇,均为一般相关文献。文献中提到:①应用开沟造林、筑台地、筑台地造林和穿透碱格深穴造林技术对沙地盐渍化土壤进行改良;②采用深沟高畦耕作法,借助自然降水促进洗盐排碱,结合地面覆盖防止返盐,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壤结构;③采取井沟结合综合排水措施,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淡化地下水,加速土壤脱盐;④失效专利,“一种淋水盲沟改良土壤方法”是在土层的一定深度上设置一条淋水盲沟,淋水盲沟底部依次铺垫一定厚度的碎石、粗砂、细砂、盲沟上层含有盐分的地表水可通过淋水盲沟导入排水井,排水井的含盐水定期排放他处等方法。⑤失效专利,一种改良多层不透水粘板层盐碱地的方法,是在农田相间50米挖一条宽1~1.5米,深至地下水位的沟,沟内填秸杆距地面50cm后回填土。10~11月灌水洗盐,次年春季灌播前水,适时种植棉花等作物。虽然涉及到针对土壤、特别是盐碱土采用开沟造林、深沟高畦耕作、井沟结合综合排水、在土层的一定深度上设置一条淋水盲沟,地表水可通过淋水盲沟导入排水井等方法,开沟破多层粘板层排水,采用开沟破除粘板层,开沟深度达到地下潜水,使土壤中水分和盐分通过开出的沟进入地下水系统而排出农田,均是躲盐种植和较大工程措施综合排水排盐的措施。但是针对土体中有不透水粘土层和沙层共存,且上粘下沙的特殊土壤构型,采取深松、犁深松的方法打破粘土层,通过灌溉,解决盐渍化土壤排水困难的问题,使改良后的盐碱地适宜棉花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改良有不透水粘土层和沙层共存的盐碱地的方法,是在农田内一定间距采用深松犁深松35cm打破粘土层,使农田灌溉水通过35cm以下的20cm砂层把盐碱被水分携带通过侧向排入排水系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针对土体中不透水的粘土层和沙层共存,且上粘下沙的土壤构型的盐碱地,其措施是在农田中间距40-60cm采用深松土壤35-45cm的方法,打破粘土层,构建排水沟,使农田灌溉水通过35cm以下20cm的沙层,携带盐碱物质排入排水系统。
所述的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每年最佳排水时间为冬闲的10-11月份。
所述的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深松土壤后,采用100-150mm水灌溉洗盐,次年播种前再灌35-75mm播前水,效果更好。
所述的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深松土壤手工或机械耕作均可。
所述的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改良后的土壤适宜种植棉花或其它作物。
本发明方法的基本原理:
盐碱地土壤剖面构型:表层盐壳,白色,疏松状;
0~1cm盐分聚集层,白色疏松;
1~20cm耕层,块状,棕褐色,稍紧实,潮湿,中壤;
20~35cm红棕色粘土层,致密不透水;
35~55cm砂层,单粒结构,灰白色,松,潮湿;
55~70cm红棕色+青灰色粘土层,致密不透水粘土层;
70~90cm砂层,单粒结构,灰白色,松,潮湿;
90~100cm青灰灰+黄色粘土层,致密不透水粘土层。
非盐碱土壤剖面构型:粒状,棕褐色;
0~20cm耕层,粒状,棕褐色,松,略湿,中壤偏轻;
20~30cm砂层,单粒结构,灰白色,松,较湿;
30~40cm粘土加砂层,块状,灰黄色,稍紧实,潮湿;
40~55cm砂层,单粒结构,灰白色,松,潮湿;
55~80cm红棕色+青灰色粘土层,块状,紧实,潮湿;
80~100cm砂层,单粒结构,灰色,松,潮湿。
从上述剖面可以看出,土体构型中不透水层的出现部位和耕层理化性状对盐分累积和排出土体有明显的影响。盐碱地在土体中20cm处就有不透水的红色粘土层,非盐碱地不透水粘土层多出现在土体50cm以下。
本发明的试验效果验证:
a.不同质地土壤容重及盐分特征
表1 盐碱地不同质地土壤容重及盐分特征
从表1看出,红色粘土层容重大,透水能力很低,造成农田水分下渗困难。
b、不同处理排水效果试验
表2 不同处理农田灌溉水排除所需天数 单位:da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3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