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2212.8 | 申请日: | 200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郑南峰;张海;吴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B01J37/08;B01D53/62;B01D53/8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铁 氧化 纳米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u纳米催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O是一种剧毒气体,它极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同时它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CO催化氧化在汽车尾气处理、工业气体处理和防毒呼气装置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Au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与一般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有着高效、用量低以及在室温下具有催化活性等优点。但是Au纳米催化剂同样有着致命的缺点,Au纳米颗粒在烧结、反应,甚至放置过程中会严重地聚集长大,而一旦Au纳米颗粒长大至10nm以上,催化活性就会急剧降低甚至消失,并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过程,严重地制约了Au纳米催化剂的应用。Yu等(Heng Yu,Min Chen,M.Rice Philip,X.Wang Shan,R.L.White,Shouheng Sun.Dumbbell-like bifunctional Au-Fe3O4 nanoparticles.Nano Lett.2005.5(2):379-382)报道了有关合成Au-Fe3O4的方法,但是其合成原料中有剧毒物质Fe(CO)5,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工业应用,并且未给出其催化性质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Au纳米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热稳定性较好、活性较高的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步骤简单,可获得不同催化活性的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的通式为:
Au-Fe3O4/TiO2
其中,Au-Fe3O4是指Au纳米颗粒与Fe3O4纳米颗粒通过化学作用形成的纳米异质结,Au是主要活性成分,按质量百分比,Au的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5%~5.0%,所述TiO2为锐钛矿型TiO2,Au纳米颗粒是通过还原HAuCl4得到。
本发明所述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100ml氯仿溶液中加入0.5~1.5gHAuCl4,10~30ml油胺,加入0.25~0.75g叔丁基胺硼烷,得Au纳米颗粒;
2)在油酸油胺溶液中加入Au纳米颗粒和乙酰丙酮铁,反应得Au-Fe3O4纳米颗粒,保留母液备用;
3)在上述母液中加入四丁醇钛0.05~1.6ml,分解得固体产物;
4)将上述固体产物煅烧,得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
在步骤1)中,所述加入0.25~0.75g叔丁基胺硼烷的温度最好为20~40℃。
在步骤2)中,所述油酸油胺按体积比最好为油酸∶油胺=1∶(0.75~1.5),所述在油酸油胺溶液中加入Au纳米颗粒和乙酰丙酮铁,最好按每10ml溶液加4~6mgAu纳米颗粒和40~70mg乙酰丙酮铁的比例,所述反应的温度最好为180~300℃。
在步骤3)中,所述分解的温度最好为160~180℃。
在步骤4)中,所述煅烧的温度最好为350~450℃,煅烧的时间最好为1~2h。
所得的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可采用CO氧化的催化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