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短递送吊装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1594.2 | 申请日: | 200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汉丁 |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1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递送 吊装 | ||
技术领域
起重机短递送吊装法(本吊装法,下同)属于起重机吊装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是起重机吊装立式重物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递送法是起重机吊装立式重物常用的方法,其作法是,根据吊装方案要求,于被吊重物重心以上设置主吊点,由主起重机(主机,下同)吊装,于重心以下设置递送的吊点,由副起重机(副机,下同)吊装。立式重物由主、副机同时受力起吊,随着主机的提升,副机往前跟送……一种方式是,副机选用履带式起重机等,通过在重物尾部设置的递送吊点,按最短吊杆减载行走跟送,另一种方式是,副机选用汽车式起重机等,在被吊重物侧面(伸出支腿)靠吊杆回转跟送,对需要较长距离递送的吊装,副机要移位或多次移位,而履带式起重机跟送对场地要求高,且吊装中的平稳性也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吊装法是针对起重机递送吊装中,如何缩短递送的距离而设立的。其作法是,主机在重物重心以上设置主吊点,副机在重心以下设置递送吊点,所不同的是,副机除递送吊点外,在其前方增设吊点,副机通过吊索具同时与递送吊点和增设的吊点连接,从而将副机吊装初始时的提升力作用线向就位的基础方向移近,同时按缩短递送距离的要求,设定递送吊点提升绳(吊装开始时)与水平间的夹角,以缩短吊装中副机递送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短递送吊装吊点设置示意图,图中为主吊点,B为递送吊点,C为增设吊点,α1为B吊点(吊装初始时)提升绳与水平间夹角,G为重物的重心。
图2a、2b分别为短递送吊装增设二吊点时主视向及俯视向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一下本吊装法的依据和作法。图1中,A为主机的主吊点,G为重物重心,副机除递送的B吊点外,在其前方增设了C吊点,并通过吊索具与B、C二吊点同时连接。当主、副机同时受力起吊时,随着主机的提升,副机的跟送,被吊重物逐渐起升,由于起重机要求垂直吊装,因而副机的提升力作用线N-N与B、C二吊点连线的交点F逐渐向B点方向移动,当被吊重物轴心线与水平间夹角达到α1值的余角时,副机的提升力作用线N-N通过B吊点(则C点不受力)此时及以后与现有的递送法一样。
以下分析一下短递送吊装如何缩短递送的距离。
设吊装时B吊点到重物就位时应递送的水平距离为L。
副机(吊装初始时)提升力作用线与重物就位时提升力作用线间的水平距离为n。
则当副机提升力作用线通过B点时至重物就位时应递送的水平距离:
L=L0COSθ=L0Sinα1(θ为α1的余角)
当α1=30°时L/L0=0.5即递送距离缩短一半
α1=20°时L/L0=0.34即递送距离缩短三份二
因而应在满足no≤L的条件下确定副机的站位域。
主、副机吊点设置后要计算抬吊力的分配,以及被吊立式重物的受力,当不符合要求时要重新予以调整。
本吊装法适用于起重机递送吊装重物时,需要缩短递送距离的立式重物吊装。
具体实施方式
①按被吊立式重物及现场条件,选择主吊点及递送的吊点,再按本吊装法在副机的递送吊点前方增设吊点,副机通过吊索具同时与递送吊点和增设的吊点连接;
②按缩短距离的要求,确定递送吊点提升绳(吊装初始时)与水平间夹角(该夹角的正弦值等于,缩短后递送距离与原递送距离之比值)。
③按满足吊装初始时与被吊重物就位时副机提升力作用线间水平距离,小于当副机提升力作用线通过递送吊点时与重物就位时副机提升力作用线间水平距离,确定副机的站位域。
④吊点设置后要进行计算抬吊力的分配是否合适,以及被吊重物在吊装中的受力是否符合要求,经过优选最终确定。其余与现有吊装类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汉丁,未经林汉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梁门式桅杆滑移法
- 下一篇:给袋式包装机的扇形式扎袋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