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11083.0 | 申请日: | 2009-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凌风;陈清秀;谢天宏;林玉美;郑新庆;张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1/00;A01G23/00;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树 植物 水上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木本植物,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为数不多能耐受海水盐度的挺水陆生植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红树植物的另一重要生态功能是它的净化海水功能,它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和环保型的污水过滤系统。因此,发挥红树植物在净化重金属、农药、生活和养殖污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将红树植物积极引入沿岸滩涂和泻湖人造滩涂,开展环境生态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彭友贵(彭友贵,红树林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的净化效应与物质平衡研究,2005年,博士论文)开展了红树林对人造滩涂——海水养殖系统的净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红树植物对养殖水体具有明显的水质净化效果。但是,由于红树林主要生长或种植在滩涂地区,根系深埋在土中,它对较远的离岸水体的净化效应并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应用于热带或亚热带沿岸咸水或半咸水泻湖,旨在美化湖区的水面景观,净化和稳定湖区水质的红树植物水上栽培装置和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红树植物水上栽培装置设有浮筏,浮筏四周设有浮体,浮筏底部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下层渔网,在下层渔网上设有棕层,在棕层上设有上层渔网,在浮筏上平铺泥层,在泥层上再覆盖一层顶网。
所述浮筏可由交错排列的竹条、边框和连接件组成,边框设在交错排列的竹条四周,边框上设有紧固绳,紧固绳可采用尼龙绳。
所述浮筏的规格最好为1m×3m,所述浮体可采用圆柱形聚丙烯泡沫浮体,浮体最好为直径18cm,长40cm的圆柱体浮体,支架最好为直径为2~3cm的细竹编织支架,渔网的网孔最好为4cm×4cm,渔网最好用直径为1cm的尼龙绳扯紧拉平,棕层最好为6~8cm厚的棕丝层,泥层的泥面最好高出水面8cm,泥层的厚度最好为4~6cm,顶网的大小规格最好为10cm×10cm。
本发明所述的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红树植物水上栽培装置的浮筏上扦插好红树植物胚苗后放置水中;
2)红树植物胚苗的培育和种植:在每年的4~5月,采集成熟饱满的红树植物胚苗进行扦插,扦插前用经高温消毒的红泥和吲哚乙酸搅拌混合而成的糊状物作为生根剂,蘸染胚苗生根端2~3cm处后再扦插;
3)肥水管理:在种子发芽后,喷洒植物营养液至少2次,待根系长出棕层后,再撒上一层有机肥;
4)病虫害防治:喷洒菊脂类生态农药,杀灭害虫。
红树植物胚苗进行扦插的深度最好为4~6cm或胚苗高度的1/3,胚苗的栽培间距最好为25~35cm。
喷洒植物营养液最好3~5次。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浮床主体为竹结构,成本较低,竹浮筏中填充了6~8cm厚的棕层,中空的竹结构和浮筏外缘的聚丙烯泡沫浮体,浮力和承重大,抗波浪打击,对水体无污染;而且整个栽培过程操作简单,节省劳力;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不仅能净化和稳定水质,还能增加湖面景观的空间立体感,优化湖面景观环境。本发明直接利用浮床技术在水上栽培红树植物,利用其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的N、P等生源要素,降解、富集其它污染物,对一些富营养化的咸水泻湖广泛利用木本红树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本发明不占用土地,操作和管理方便,能优化湖上景观,实现净化水体和优化湖上景观的双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浮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浮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先制备浮筏,参见图1和2,浮筏采用直径6~8cm的竹条1、边框2和尼龙绳3以及连接件(图中未画出)制作,边框2四周设有浮体4,浮筏底部设有支架5,支架5上设有下层渔网11,在下层渔网11上设有棕丝层10,在棕丝层10上设有上层渔网9,在上层渔网9上平铺海泥层8,在海泥层8上再覆盖一层顶网7,扦插好秋茄(Kandelia candel)胚苗6后,将浮筏放置水中。
浮筏的规格为1m×3m,浮体4为直径18cm、长40cm的圆柱形聚丙烯泡沫浮体,支架5由直径为2~3cm的细竹编织而成,上下层渔网9、11的网孔为4cm×4cm,渔网用直径为1cm的尼龙绳扯紧拉平,棕丝层10的厚度为6~8cm,海泥层8的泥面高出水面8cm,海泥层的厚度为4~6cm,顶网7的大小规格为10cm×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未经厦门大学;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卵形鲳鲹用复合免疫增强剂
- 下一篇:轻便锄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