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和污水处理产电及还原重金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0425.7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陶虎春;梁敏;倪晋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H01M4/96;C02F3/3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污水处理 还原 重金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反应处理污水并产生电 能的燃料电池系统和污水处理产电及还原重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或企业对绿色环保和节约资源等的需求,污(或废)水处理变得 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目前较为有效可行的污水处理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例如,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使用二次沉淀池来对污水进行处理。然而,在进行 污水处理时,污水在经过生化反应后,还需要经过二次沉淀池沉淀后才可排放, 造成污水处理的过程较长。另外,采用二次沉淀池的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投 资成本高。尤其是当运行泥龄较高时,这会导致不良的污泥沉淀性。因此,这 种处理系统及工艺并不适宜用于人口密集的地域。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重金属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环保要求的 日益严格,对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单纯局限于末端治理, 而是向清洁生产转化,要求实现废水净化回用的同时实现重金属的回收。目前 已开发应用的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包 括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碳和硅胶吸附、生物絮凝、生物 吸附、植物整治等方法。一般的化学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时,由于许多重金属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络合物,限制了化学沉降过程,导致处理后的废水重金 属含量超标;处理过程投加酸碱药剂,操作复杂,成本难以控制,沉降污泥成 分复杂,难以处理,容易带来二次污染。生物处理法虽然具有成本低,处理方 便的优点,但由于受废水毒性的影响,很难大规模实现,且处理的效率低,效 果较差。应用电化学法回收重金属的处理方法,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与电源的 正负极接触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对重金属废水进行电解时,废水中的重金 属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这些重金属或沉积在电极表面或沉淀到反应 槽底部,从而降低废水中重金属含量。
中国正面临快速发展与环境制约的突出矛盾,存在一些区域水环境中有机 物和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状况。例如,珠江三角洲是重要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生产和出口基地,仅深圳就有PCB生产企业150余家,年 生产能力1100万平方米以上,在创造几百亿元产值的同时也产生大量含高浓度 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废液和废水。由于处理方法落后,致使排放的废水含有铜、 镍、铅等重金属离子,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去除铜、镍、铅等重金 属离子的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充分利用阴极还原力的 燃料电池系统。
以及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污水处理产电及还原重金属的方 法。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包括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阴极室和阳 极室,所述阴极室和阳极室内分别设有阴电极和阳电极,所述阴极室和阳极室 内分别具有微生物活性物,所述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通过质子交换膜相间隔, 所述阳极室内流通污水并通过其内的微生物活性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所述阴极 室内包含重金属离子溶液并在其内使重金属离子还原,所述阳极室内产生质子 和电子,所述质子通过所述质子交换膜迁移至所述阴极室,使两极室在反应器 内部电性连通,并使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同时产生电能;所述阴极室内进一 步在加入重金属离子溶液前添加有缓冲溶液,所述添加有缓冲溶液与加入重金 属离子溶液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至72小时。
以及,一种污水处理产电及还原重金属的方法,其采用上述的燃料电池系 统来进行污水处理、产电及还原重金属,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污水导入所述阳极室内;
将缓冲溶液加入阴极室内,运行24小时至72小时后将重金属离子溶液导 入所述阴极室内;
通过所述阳极室内的微生物活性物对流经所述阳极室的污水进行处理,同 时产生质子和电子,所述质子通过所述质子交换膜迁移至所述阴极室;
所述重金属离子溶液在所述阴极室内接受电子被还原,所述阳极室中产生 的质子通过所述质子交换膜迁移至所述阴极室,使两极室在反应器内部电性连 通,产生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户外真空断路器的缓冲装置
- 下一篇: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