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0376.7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莹;谷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4 | 分类号: | H04W52/04;H04L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引入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同时还支持两种基本的工作模式,即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一个典型的LTE无线帧由20个0.5ms长的时隙构成,两个相邻的时隙组成一个子帧,共10个子帧。LTE下行子帧中,当使用常规CP(常规循环前缀)时,一个时隙包含7个OFDM符号,因此从时域上看,每子帧含14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占用1/14ms,下行子帧承载的内容包括:导频;业务信道;同步信道,含:PSCH(Primary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主同步信道)、SSCH(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Channel,辅同步信道);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控制信道,含: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hannels,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无论下行子帧有没有实际内容发送,所有符号对应的发射通道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带来了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方法和系统,可以节省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能方法包括:当LTE系统的子帧的OFDM符号上无实际内容发送时,关闭所述OFDM符号对应的发射通道或者减小所述发射通道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能系统包括:模块1,用于判断LTE系统的子帧上当前的OFDM符号是否承载有实际内容;模块2,用于接收模块1的判断结果,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关闭所述发射通道或者减小所述发射通道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承载有实际内容的符号和没有承载任何内容的符号进行了区分,对于没有承载任何内容的符号,减小该符号所对应时刻上的发射通道的功率或者关闭该符号所对应时刻上的发射通道,由此可以节省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方法,包括:当LTE系统子帧OFDM符号上无实际内容发送时,将空发符号对应的发射通道功率减小或者关闭该发射通道。其中空发符号可以是某一子帧中不承载实际内容的符号。LTE系统的每帧中可以有10个子帧,而每个子帧可以有14个OFDM符号,这样每帧中共有140个OFDM符号,在这些符号中有的符号可能不承载任何实际内容,此时可将这些符号对应时刻的发射通道关闭或者减小发射通道的功率,这样可以在系统空闲时节省能耗。
以LTE FDD系统为例,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201,基带子系统接收层二调度后的子帧数据
层二可以对各种信道,例如PDCCH(分组数据控制信道)、PHICH(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等,上的LTE子帧数据进行调度,基带子系统通过层二至基带的接口接收层二子系统发送过来的调度后的子帧数据。
S202,基带子系统对接收到的子帧数据进行基带处理
基带子系统对于接收到的LTE子帧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基带处理,例如,CRC(循环冗余校验)、调制、编码、组帧处理等,当然,基带子系统还可以对于子帧数据进行其他的附加或简化处理,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的限制。
S203,基带子系统判断本子帧当前的OFDM符号上是否承载有实际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穴苗夹持器
- 下一篇:种养结合专用诱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