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8636.7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4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常士崇;蔡同桂;马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4 | 分类号: | H01R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8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旋转 功能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具 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 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行业中,可以连接鼠标、键盘、 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 网卡等等几乎所有的外置设备。
故,与USB接头相连的电子装置,具有很高的使用率。现在世面上一些小型的周边设备, 如读卡机、网络卡或随身碟等等,其接头装置均直接附属在设备上,而非外接接头装置,其 若加上转动的功能,便能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一种针对上述需求的接头装置,其包括接口部分及转动装置;所述接口部分包括装有一 组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提供转轴的机构件和自绝缘本体后端中央位置向 前开设的装配槽,机构件为金属浇注件,所述转轴安装至装配槽,并且可在装配槽中转动; 线缆容纳槽自绝缘本体的顶部向下凹设,并与装配槽连通;导电端子的焊线部露出容纳槽中, 线缆通道自转轴的自由端向机构件其他部分延伸贯穿,线缆分支与导电端子的焊线部相连后 顺着容纳槽进入装配槽,自转轴的线缆通道穿出接头装置。
然而,上述接头装置中的线缆穿入线缆通道时,由容纳槽进入装配槽,极易与线缆通道 周遭的金属壁部摩擦,从而导致线缆磨损使用性能不佳的现象发生。
鉴于此,需针对上述具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接口部分与转动装置连接位置处线缆磨损程度的具有旋转功能 的接头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其包括接口部分、可相对接口部分旋转的旋 转机构,以及连接接口部分并穿过旋转机构的线缆,接口部分包括装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 旋转机构包括具有转轴的机构件和设于绝缘本体后部用于组装机构件的转轴的装配槽,所述 机构件设有自转轴的自由端开设的线缆通道;自绝缘本体后部顶面向下凹设用于布线的收纳 槽,收纳槽与装配槽相通;导电端子的焊线部露出收纳槽中连接线缆一端的各条支线,线缆 另一端穿入线缆通道伸出接头装置;其中自装配槽与收纳槽相交处自两侧向中央凸设一对挡 壁,挡壁之间的任一位置处的间隙小于装配槽对应位置处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在在收纳槽和装配槽交接处自两侧向 中央凸设一对挡壁,如此一来,在装配槽和收纳槽之间的位置处形成颈缩的空腔,线缆从挡 壁之间的空腔穿过,可有效减低线缆与机构件的线缆通道入口处的摩擦次数,而线缆与绝缘 的挡壁摩擦损耗是可以忽略的,从而减小因线缆与金属摩擦而出现的使用不良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接头装置拿掉接口部分上的铁壳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接头装置沿III-III线的剖视图,该图中省掉了机构件。
图4是图1所示接头装置的转轴与弹性部分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接头装置的转轴拿掉外壳后的立体放大图。
图6是图2所示接头装置转轴部分拿掉外壳和铰链机构后,线缆穿过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图2所示接头装置绝缘本体的立体放大图。
图8是图2所示接头装置加固片的立体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接头装置1,包括接口部分10和旋 转机构11,其中接口部分10包括绝缘本体2、装于绝缘本体2中的一组导电端子3以及罩于 绝缘本体外2外的铁壳4,旋转机构11包括具有设置一圈滚齿630的转轴62的机构件6、设 于绝缘本体2后部用于组装机构件6的装配槽20、装于绝缘本体2的后部与机构件6的转轴 62配合转动的一对弹性件7,以及加强机构件6和绝缘本体2之间结合力的一对加强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8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