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入式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5927.0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独育飞;马志凌;郭斌;谭煌;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9/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王小青 |
地址: | 51805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入式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的照明方式分为侧入式、直下式以及中空式,由于直下式的模块比较厚,不符合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因此侧光式背光模组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光源则以冷阴极荧光管照明为主。由于冷阴极荧光管需要高压交流电驱动,电源变压整流组复杂,而发光二极管(LED)所需的辅助光学组件可以做得非常简单,无需很多空间,机身可以做得非常轻薄,同时减轻了重量,因此LED照明的背光模块正在快速发展中。
在大尺寸的显示应用中,光源的数量都不止一个。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通常都需要采用导光板将侧边的线光源转换为正面出射的面光源。如果采用三基色LED光源,则目前有三种颜色的LED正对导光板的进光面周期间隔排列的结构,但由于LED的这种排列方式,存在着混光控制复杂、三色混光不均匀、模组厚度加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混光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光均匀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端部的灯条,所述导光板入光方向截面的端部为梯形,所述灯条的数量为三个,其上分别设置有红、绿、蓝三基色发光体,且所述三个灯条分别正对所述梯形的顶边和两侧边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灯条分别包括各自的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发光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绿色发光体所在的灯条正对所述梯形的顶边设置,所述红色和蓝色发光体所在的灯条分别正对所述梯形的两侧边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灯条之间设置有反射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反射杯为中空的腔体,其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灯条的发光体包括发光部分,所述发光部分穿过所述小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反射杯的内表面为反光面,且沿着灯条入射光线的方向所截得的截面为梯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各灯条的电路板彼此独立控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印刷有规律分布的白色图案,或者注塑成型的微结构图案。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是有机玻璃。
实施本发明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三色灯条采用独立的电路板,且三基色的发光体可以在同一入光方向截面上并行排列,因此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体可以彼此独立进行控制,这简化了控制电路,也可实现更好的混光,相比于白光LED有更宽的色域。三基色的发光体分开控制可以采用低电流动态驱动,直接进光提高进光效率、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侧入式背光模组中一端的三基色LED进光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中灯条和反射杯组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以及设置在导光板1端部的灯条2、3、4。其中导光板1沿着灯条入射光线的方向所截得的截面为:中部为长方形,而两端为梯形。该梯形为等腰梯形,其两条侧边所夹的角θ等于或大于导光板1的全反射角,使得灯条2、3、4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多的进入导光板1,且不会被导光板1折射出空气中。
在图1中仅示出了导光板1的一端。绿色灯条2正对梯形的顶边,而红色灯条3和绿色灯条4分别正对梯形的两个侧边。每种灯条都包括金属电路板和设置在其上的发光体,此处的发光体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图2以绿色灯条2为例进行了图示,绿色灯条2包括金属电路板21和设置在金属电路板上21的多个绿色发光体22。对应的,红色灯条3包括金属电路板31和设置在金属电电路板31上的多个红色发光体32;蓝色灯条4包括金属电路板41和设置在金属电路板41上的多个蓝色发光体42。
在金属电路板21、31、41与导光板1之间设置有镜面反射杯6,该镜面反射杯6为中空的腔体,内表面为反光面,且沿着灯条入射光线的方向所截得的截面为梯形,该梯形与导光板1的梯形端部的形状相似。在镜面反射杯6上,开设有多个小孔,这些小孔的尺寸与发光体22、32、42的尺寸相同,使得这些发光体的发光部分能够从小孔中穿过,它们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直接从导光板1端部进入,部分光线经镜面反射杯6反射后进入导光板1,可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5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