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5698.2 | 申请日: | 200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杜洪彦;卢舜毅;赖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2;H01M4/36;H01M4/38;H01M10/40;H01M4/04;H01M10/3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潘中毅 |
地址: | 51810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率 放电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正极材料包括:
正极活性材料82-96%(重量比);
导电剂1.0-5.0%(重量比);
粘结剂1.0-5.5%(重量比);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锰酸锂;
所述导电剂选自纳米SiO2和/或纳米Al2O3;
所述粘结剂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全氟丙烯(PVDF-HFP)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正极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
负极活性材料80-96%(重量比);
导电剂1.0-5.0%(重量比);
粘结剂2.0-6.0%(重量比);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选自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中间相沥青包覆的天然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导电剂选自导电石墨、导电碳黑、纳米Ag、纳米SiO2、纳米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丙烯酸、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负极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或高纯去离子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选自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50)为4-18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50)为9-25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选自纳米SiO2、纳米Al2O3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包括正极极片的制备和负极极片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正极极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包括重量比为82-96%的正极活性材料、1.0-5.0%的导电剂、1.0-5.5%的粘结剂,并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及粘结剂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得到正极材料混合物;正极活性材料为锰酸锂,导电剂选自纳米SiO2和/或纳米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粘结剂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全氟丙烯(PVDF-HFP)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将正极材料混合物进行搅拌,制成预期黏度范围内的正极浆料,并涂敷到集流体上,涂敷面密度为170-330mg/10cm2,烘干后滚压,压实密度为2.65-3.45g/cm3,制成正极极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包括重量比为80-96%的负极活性材料、1.0-5.0%的导电剂、2.0-6.0%的粘结剂,并将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及粘结剂加入到高纯去离子水溶剂或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得到负极材料混合物;负极活性材料选自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中间相沥青包覆的天然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导电剂选自导电石墨、导电碳黑、纳米Ag、纳米SiO2、纳米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丙烯酸、聚偏二氟乙烯(PVDF)或聚四氟乙烯(PTFE)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将负极材料混合物进行搅拌,制成预期黏度范围内的负极浆料,并涂敷到集流体上,涂敷面密度为160-220mg/10cm2,烘干后滚压,压实密度为1.3-1.5g/cm3,制成负极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56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