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诊断电磁干扰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05457.8 | 申请日: | 2009-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国;马光明;张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建军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诊断 电磁 干扰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诊断电磁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增多,电磁干扰(EMI)也越发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对其进行约束,如欧洲的CE认证、北美的FCC认证等。因此,需要认证的产品在出厂前都必须经过EMI检测,合格了才能够出厂,而从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必然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就进行检测EMI是最合理的选择。
通常的EMI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以辐射骚扰测试为例),其需要在半/全电波暗室进行测试,测试装置由EMI接收机、天线及转台等组成。由于电波暗室建造的成本很高,并非每个公司/单位都有足够的资金建造,而对于研发阶段的产品来说,又很难保证一次性就可以通过EMI检测,往往需要更改多次并且在电波暗室测试多次才能通过检测,而按标准每次检测的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从而给产品研制增加了时间、提高了很多成本,且操作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诊断电磁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诊断电磁干扰的装置,包括一用于连接被检测点的检测端、一连接所述检测端的信号处理装置及一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的信号接收设备,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包括一连接所述检测端用于衰减被侧信号的衰减模块、一连接所述衰减模块用于隔离直流信号的隔直模块及一用于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进行阻抗匹配的阻抗匹配模块,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直模块,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设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衰减模块为一电阻。
进一步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隔直模块为一电容。
进一步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阻抗匹配模块为一电阻,所述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隔直模块和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检测端为一探针。
进一步地,在上述装置中,所述信号接收设备为一频谱仪或EMI接收机。
一种应用上述的装置进行诊断电磁干扰的方法,包括:
a:利用所述检测端探测被测产品的一可疑点;
b:通过信号处理装置对所述可疑点的信号进行衰减、隔离直流和阻抗匹配处理;
c:利用信号接收设备显示所述可疑点的信号的频谱。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电脑对步骤c显示的频谱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一测试值。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若所述测试值小于一限值,判断所述可疑点为非主要干扰源。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若所述测试值为一限值以上,判断所述可疑点为主要干扰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诊断电磁干扰的装置只包括一检测端、一连接信号处理装置及一信号接收设备,电磁干扰检测时,只须将检测端连接被检测点即可进行电磁干扰诊断。本发明诊断电磁干扰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EMI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EMI检测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EMI检测装置的具体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诊断电磁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EMI检测装置包括一用于连接被检测点的检测端、一连接所述检测端的信号处理装置22及一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的信号接收设备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端为一探针21。所述信号处理装置22包括一连接用于衰减被侧信号的衰减模块221、一用于隔离直流信号的隔直模块222及一用于与信号接收设备23进行阻抗匹配的阻抗匹配模块223。
该EMI检测装置由探针21对一印刷电路板10上的任意可疑噪声点进行检测,从探针21传过来的信号经信号处理装置22处理,信号接收设备23接收经经信号处理装置22处理的信号并分析被检测点的频谱情况。因为被测信号幅度可能较大有可能损坏信号接收设备23,所以需要信号经信号处理装置22先进行衰减,同时也因为信号接收设备23不能直接输入直流信号,因此需要对信号进行隔离直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5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