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及开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4865.1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2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仲彦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装置 开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瓶防伪领域中的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及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防止瓶装产品被假冒,一种做法是在瓶颈和瓶盖间固定一个防伪装置,这种防伪装置在开启后,无法复原,因此具有防伪的作用。现有的防伪装置一般包括两个连接构件,所述两个连接构件的一端为铰接,另一端设有锁紧结构,当两个连接构件旋转抱合为封闭圈时,锁紧结构锁紧,即可完成安装。所述锁紧结构一般包括设置在两个连接构件端部的舌片和锁紧片,所述舌片和锁紧片设有相对应的卡扣,所述锁紧结构不设置开启结构,开启时需要通过外力折断锁紧结构,一般为通过扭转锁紧片来折断舌片,但为了保证可靠的安装和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舌片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不易拧断。如果要实现易于开启,则难以保证可靠的安装,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防伪装置无法同时满足易于开启、安装可靠、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要求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及开启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凸出的第一舌片,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凸出的第二舌片,所述第一舌片与所述第二舌片叠合,所述第一舌片的叠合面设有径向凸起的定位柱,所述第二舌片的叠合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定位孔的内侧面为锥台面,所述第一舌片的叠合面设有避让凹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定位柱的根部设有削弱壁,所述削弱壁的厚度小于所述定位柱的厚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定位柱设有挂钩。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定位柱为棱柱。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为弧形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为弧形构件。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的另一端为卡扣式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设有周向凸起的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设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内侧面设有凸缘,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内侧面设有凸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点开启装置,包括开启柱和开启柄,所述开启柱设有与所述棱柱对应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形成铰接,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一端为可旋转连接,以外力作用在所述定位柱上,迫使所述定位柱折断而实现开启,使所述对点防伪扣合装置能够同时满足易于开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为卡扣式连接,使所述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安装可靠、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点防伪扣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对点防伪扣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E-E;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A;
图5为本发明对点防伪扣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剖面图F-F;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及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安装在瓶子后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剖面图G-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结合图1至图11,一种对点防伪扣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构件1和第二连接构件2,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凸出的第一舌片11,所述第二连接构件2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凸出的第二舌片21,所述第一舌片11与所述第二舌片21叠合,所述第一舌片11的叠合面设有径向凸起的定位柱12,所述第二舌片21的叠合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2对应的定位孔22。
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孔22的内侧面为锥台面,所述第一舌片11的叠合面设有避让凹槽15。所述定位孔22的内侧面为圆锥台面。
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柱12的根部设有削弱壁16,所述削弱壁16的厚度小于所述定位柱12的厚度。所述削弱壁16与所述定位柱12成台阶状。所述削弱壁16的厚度小于所述定位柱12厚度的50%,使所述定位柱12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易从所述削弱壁16处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仲彦,未经王仲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