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获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04711.2 | 申请日: | 200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棣华;廖孝勇;刘卫宁;赵敏;宋伟;周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G01P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04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路段 通流 平均速度 获取 方法 | ||
1.城市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接收浮动车发回的GPS定位数据,过滤错误数据后,将GPS定位数据匹配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按路段进行分组;
2)判断路段上浮动车的GPS数据量是否充分,若GPS数据量充分,则执行步骤3),若GPS数据量不充分,则执行步骤4);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用最小覆盖率方法计算所需的浮动车数量n;
22)将路段上浮动车数量n与GPS数据记录量N作为特征参数,进行模糊化后,建立浮动车数量n与GPS数据记录量N的隶属函数曲线;
23)建立评价集与模糊后的特征参数的关系模式;
24)根据隶属函数曲线与关系模式,得到特征参数与评价集之间的模糊隶属矩阵;
25)根据模糊隶属矩阵,获得路段对各GPS数据量充分度的隶属度;
26)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GPS数据量是否充分;
3)对公交浮动车在车站区域内瞬时速度小于阈值的数据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如下步骤获得路段平均速度并存储在存储设备中:
31)对公交浮动车在车站区域内瞬时速度小于阈值的数据进行过滤;
32)获得单车区间速度;
33)将单车区间速度加权平均,获得多车区间速度;
34)将浮动车的多个瞬时速度加权融合,获得多车瞬时速度;
35)将多车区间速度与多车瞬时速度加权融合,获得路段平均速度并存储在存储设备中;
4)利用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获得路段平均速度并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利用历史数据,通过指数平滑法获得历史平均速度;
42)判断GPS数据量为欠充分还是不充分,若为不充分,则将历史平均速度作为当前时段的路段平均速度,若为欠充分,则执行步骤43);
43)将浮动车的多个瞬时速度加权融合,获得当前平均速度;
44)采用变形指数平滑法将历史平均速度与当前平均速度融合,获得路段平均速度并存储在存储设备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当车站区域前方附近有交通信号灯时,则按照信号灯绿信比过滤掉车站区域内瞬时速度小于阈值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单车区间速度:
若浮动车第一个位置数据Li,j(T1)和最后一个位置数据Li,j(Tz)落在路段i的端点Ns(i)和Ne(i)上,则单车区间速度通过式(1)进行计算:
其中,T1为浮动车在Li,j(T1)和Li,j(Tz)两点之间的行驶时间,Ts为停站时间,L1是线性化后的区间路段长度,若车站在两点之间,则r为1,若Li,j(T1)或Li,j(Tz)在车站内,r为0-1之间的随机数,若无车站,则r为0;
若浮动车第一个位置数据Li,j(T1)和最后一个位置数据Li,j(Tz)均在路段i的端点Ns(i)和Ne(i)之间,则区间总长度被点Li,j(T1)和Li,j(Tz)分成l1、l2和l3三部分,对这3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处于Li,j(T1)和Li,j(Tz)之间的l2段的单车区间速度通过式(1)计算,计算时,式(1)中L1为线性化后L2段的长度;将估计时段中在l1和l3段上所有浮动车的瞬时速度作算术平均,得到l1和l3段的平均速度,以l1、l2和l3为权重加权融合得到单车区间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7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