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地形车后轮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3266.8 | 申请日: | 200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1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尧荣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7/04 | 分类号: | B60B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60重庆市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形 后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地形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后轮总成。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由于能行驶在沙滩上,河床、林道、溪流,甚至更恶劣的沙漠地形也能行驶,用于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是比较实用的交通工具。
全地形车之所以能够适合于比较差的地形行使,是因为具有宽大的轮胎。全地形车为后轮驱动,通过后轮轴将动力传递至后轮。现有技术中,全地形车的后轮装配总成包括后轴、后轮连接盘和后车轮,后轮连接盘的盘颈通过键连接套在后轴上,后车轮在圆周方向与盘体固定连接;由于轮胎比较宽大,轮胎表面不同点受径向力不同,杠杆效应使轮轴和轮盘之间产生所受径向压力较大,现有的后轮装配总成的装配方式由于装配需要或长时间运行后,会在盘颈和轴之间产生径向间隙,直接导致后轮左右摆动,使车的操控性变差,影响车的使用性能,并使车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对全地形车后轮总成进行改造,消除后轮的左右摆动,保持车辆的操控性能,避免出现由于后轮摆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后轮总成,装配后连接紧密,消除后轮的左右摆动,保持车辆的良好的操控性能,避免出现由于后轮摆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全地形车后轮总成,包括后轴、后轮连接盘和后车轮,所述后轮连接盘包括盘颈和盘体,所述盘颈通过键连接套在后轴上,后车轮在圆周方向与盘体固定连接,所述盘颈的内表面远离盘体的端部设置环形凹槽,后轴上设置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凹槽形成的沉台沿轴向紧压环形凸台侧面。
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轴向覆盖环形凸台;
进一步,所述盘颈通过花键配合套在后轴上;
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形成的沉台沿轴向与环形凸台侧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所述盘颈和盘体制成一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全地形车后轮总成,在盘颈内表面设置环形凹槽并与后轴上的环形凸台压紧配合,通过压紧面的杠杆效应抵消由轮胎径向力导致的后轴与后轮连接盘之间的径向相对运动,同时环形凹槽周向内表面与环形凸台周向外表面之间配合后也可以抵消径向力的作用,因此,装配后后轮连接盘与后轴之间连接紧密,消除后轮的左右摆动,保持车辆的良好的操控性能,避免出现由于后轮摆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轮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后轮连接盘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后轮总成,包括后轴1、后轮连接盘和后车轮2,所述后轮连接盘包括盘颈3和盘体4,盘颈3和盘体4制成一体;盘颈3通过花键配合套在后轴1上,当然,也可以是普通平健连接,也可以实现圆周方向的固定,但是花键具有传递力均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后车轮2在圆周方向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与盘体4固定连接;所述后轮连接盘的盘颈3内表面远离盘体的端部设置环形凹槽31;后轴1上设置与环形凹槽31配合的环形凸台11,环形凹槽31形成的沉台32沿轴向紧压环形凸台11侧面,这里的侧面为环形凸台11轴向形成的凸台端面;沉台32和环形凸台11侧面均为平面,环形凹槽31形成的沉台32沿轴向与环形凸台11侧面紧密贴合,利于均匀的传递力,避免应力集中,可提高使用寿命;压紧面对后轮连接盘产生轴向反作用力,以压紧面上的径向线为杠杆抵消后轮连接盘的径向运动,从而防止车轮摆动;
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31轴向覆盖环形凸台11,可进一步减少后轮连接盘的径向自由度,从而进一步保证后车轮2稳定性,防止左右摆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3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