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磨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3246.0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斌;张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嘉世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00 | 分类号: | C09C1/00;C09C1/02;C09C1/28;C09C1/40;C07F5/06;C09C3/04;C09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磨偶联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助剂,特别涉及一种助磨偶联剂,还涉及该助磨偶联 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橡胶、塑料、涂料、油墨、纸张等制品中,在保证制品的加工性能或物 理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通常在有机高聚物基质中填充较多的无机粉体制成复合 材料,以减少有机高聚物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目前用量最多的无机粉体是重 质碳酸钙和滑石粉。
由于无机粉体表面呈强亲水性,且粒子表面积大、表面能高、极性强,在 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吸潮和团聚,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表面光洁度; 同时,无机粉体与有机高聚物的表面性质不一致,二者相容性差,难以分散均 匀,且界面间结合力弱,会导致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等下降;因此,目前使 用的无机粉体多为活性无机粉体,是用偶联剂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而 获得,可避免吸潮和团聚现象,同时改善其与有机高聚物的相容性,易于分散, 并能够与有机高聚物形成较强的结合力而增大界面强度。
活性无机粉体的生产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工艺包括研磨和改性两 个步骤,先在矿石粗粉表面喷洒助磨剂进行机械研磨制得细粉(助磨剂可以提 高粉碎效率,降低粉碎能耗,提高粉体细度),再在细粉表面喷洒偶联剂进行 表面改性处理制得活性无机粉体(偶联剂可以分别与两相物质发生物理或物理 化学作用或化学反应,从而使两相物质偶联结合)。但上述两步法生产工艺存 在投入设备多、厂房面积大、工序长、效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诸多问 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 助磨偶联剂,具有助磨和偶联双重功能且效果显著,可以简化无机粉体的干法 生产工艺,使研磨和改性同步完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投资,节省人力 和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磨偶联剂,含有重量百分比为30~35% 的助磨剂和重量百分比为41~51%的铝酸酯偶联剂。
进一步,所述助磨剂选自油酸、蓖麻油酸、环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铝酸酯偶联剂具有以下通式:
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独立地为-OCOR4、-OSO2R5或-OPO(OR6)2; R4、R5和R6独立地为C7~C21烷基、C7~C21环烷基、C2~C21烯基或被C7~C21烷基取代的苯基;R3为具有孤电子对氮原子的有机胺类化合物;
进一步,R3为十八伯胺、硬脂酸酰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或邻苯二胺;
进一步,R4为异庚基、十七烷基、C7~C21环烷基、乙烯基、8-十七烯基或 12-二十一烯基;R5为十二烷基苯基;R6为异辛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助磨偶联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助磨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占助磨偶联剂计划产量重量百分比为14~26%的惰性有机溶剂中,加入三烷氧 基铝,搅拌并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加入适量配位体,再加入与三烷氧基铝摩尔 比为2∶1的一种有机酸或无机酸酯,或者分别与三烷氧基铝摩尔比为1∶1的 两种有机酸或两种无机酸酯或一种有机酸与一种无机酸酯,在温度85~89℃搅拌 反应0.5~2小时,其间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点副产物,得铝酸酯偶联剂,冷却至温 度75~80℃,加入占助磨偶联剂计划产量重量百分比为30~35%的助磨剂,搅拌 均匀,即得助磨偶联剂。
进一步,所述惰性有机溶剂选自液体石蜡、溶剂油、二甲苯和环己烷中的 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嘉世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嘉世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3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