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车辆主动悬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2930.7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单永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B60G17/052 | 分类号: | B60G17/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101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车辆 主动 悬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国际专利分类交通运输、一般车辆中的车辆悬挂装置,特别是一种机械式车辆主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悬挂装置,其目的是在车轮与车厢之间形成一减振、缓冲的效果,以增加车辆运行中的舒适性和减轻振动及降低噪音。其构造是在车轮与车厢之间置有弹簧或减振钢板。该结构对增加车辆行驶中的舒适性、降低振动和噪音具有一定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主动悬挂系统还有以传感器和电子技术为支撑,多路传感器采集加速度、速度、位置等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再由控制单元进行解算,发出指令给执行机构。
车辆悬挂系统,尽管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弹性元件,以此减小车体受到的冲击,提高舒适性。目前乘用车以螺旋弹簧为主,部分采用了空气弹簧。
主动悬挂虽不是个新名词,但其应用并不普遍,纠其根源在于高昂的成本,这又与所采用的技术有直接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记载,采用电子技术的主动悬挂系统仅控制系统就需约3000美元,其维护费用亦很高。目前制约主动悬挂系统工程应用的主要障碍是,控制系统电子产品高昂的价格和国外的技术垄断,而这方面又恰恰是我国的弱项。
对车辆而言,操纵性和舒适性是一对矛盾。舒适性要求悬挂系统应有较小的刚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乘员才不会感到颠簸;操纵性又要求悬挂系统具有较大的刚度,以在加、减速和转弯过程中,保持车体的平稳。例如,在刹车时,轮胎受到向后摩擦力的作用,使车辆产生低头力矩,如果弹簧刚度过小,车头就会急剧下倾。传统的悬挂系统难以解决这一矛盾,只能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车辆主动悬挂装置。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主动悬挂就是在悬挂系统中引入控制信号,改变系统固有的特性。就空气悬挂系统而言,在变形较慢的情况下,可以看作弹性系数为常数的弹簧振子,而引入控制以后,当空气弹簧产生变形而使弹簧腔体中的压力有微小变化时,控制系统就会打开相应开关,弹簧腔体放气或进气,使压力恢复到初始值,结果是空气弹簧产生了变形,但弹簧内的压力基本不变,弹簧刚度近乎为0,这种特性使得车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时,车体所受的力基本不变,也就意味着车体保持基本不变,提高了舒适性。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
基准室进气开关1经管路与气弹簧主室D内的中立进气开关6连接。中立进气开关6又与基准室A连通,用于中立控制。
气弹簧附室进气开关2既与气弹簧附室相通又与气源连接。
气弹簧室放气开关3既与气弹簧附室连通又通大气。
基准室放气开关4既与气弹簧主室D内的中立放气开关7连接又通大气。
基准室A与带惯性开关5的气弹簧附室B之间设置有膜片C。
气弹簧附室B与气弹簧主室D经管路连接,惯性开关5连接于该管路上并置于气弹簧附室B内。
中立放气开关7与基准室A连接。
在中立进气开关6和中立放气开关7之间设置有置于套筒8内的变截面轴9,并与中立进气开关6和中立放气开关7一并组成中立机构。
惯性开关5由球面支架10、摆锤12和堵塞13三部分构成。
球面支架10的构造是:带孔15的支座内有一球面,该孔15经管路与气弹簧主室D连通。
摆锤12的构造是:球体16上连接一惯性锤14,摆锤12上开有孔11,该孔11可与孔15连通。
摆锤12置于球面支架10内。堵塞13螺接于球面支架10的内底面。
本发明相比背景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
主动悬挂装置可以使舒适性和操纵性二者兼得。
1.通过在基准室与带惯性开关5的气弹簧附室之间设置膜片,以两室压差作为控制信号和驱动力,实现以机械方式进行悬挂刚度的自动调节。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主动悬挂技术走向简单化。因为膜片刚度很小,尽管气弹簧室、基准室被隔离,但相当于还是连通的,这种结构既提供了控制信号和驱动力,又保证了基准室用于减小支撑刚度,类似于目前使用的空气弹簧的附室作用。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重量保持相对不变,而基准室的压力与之对应,基本不变,气弹簧室与基准室气体隔离,并用基准室压力作为控制基准,是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方式。
2.惯性开关5的设计,可在瞬时改变悬挂刚度,关断控制开关,解决了操纵性与舒适性的矛盾。通过在球体16上开孔的设计,实现了任一方向的关断功能,这种结构是全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未经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