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流除尘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2328.3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史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剑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0/00;B01D4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 洪 |
地址: | 313106浙江省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旋流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是必然的,然而过程中就必需大量能 源消耗,其中燃煤是比较现实经济的方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 境的保护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燃料含有大量灰尘以及二氧化硫, 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排放过量而形成的酸雨已扩 散到大江南北,正逐步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而今国内外已有多种除尘 脱硫的方法和设备,多见干式和湿式,或者转换其他燃烧方法来除尘脱硫。 其工作过程几乎多是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系统来完成,虽也有了一体化技 术的发展,起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还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占地 大投资高,而且系统复杂,高消耗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流除尘脱硫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 化废气除尘脱硫装置占地大、投资高且系统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旋流除尘脱 硫装置,包括圆锥形排气管、圆形筒体、倒圆锥形回水管、进气管及水循环池, 所述排气管设置在筒体顶端,所述回水管设置在筒体底端,所述回水管通过导 流管与水循环池连接,所述筒体下方沿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筒体内部 还设置有喷淋器及旋流装置,所述喷淋器与旋流装置交替设置,所述喷淋器由 管道与水循环池相连。
优选的,所述喷淋器每层为4至8个喷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喷头个数达 到最佳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水方向与废气上升方向相反;增大雾气接触面积,提高脱 硫效率。
优选的,所述旋流装置包括圆环形边框、圆柱形中心柱及若干旋流板,所 述旋流板一端设置在边框的内壁上,所述旋流板的另一端设置在中心柱上,所 述旋流板与水平面之间成锐角或钝角;促使烟气沿内壁翻腾运动,并强制烟气 在此形成折角降慢上升速度,使得向下逆向的脱硫液再此与烟气形成一级多次 交融,实现整体积极脱硫。
优选的,所述筒体上部还内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包括圆环形边框、若 干的卡子、至少一根固定杆及若干折弯的除雾板,所述除雾板设置在圆环形边 框内,所述每两块除雾板之间设置有卡子,所述卡子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固 定杆穿设过除雾板,所述固定杆两端设置在边框内侧;利用折弯的除雾板增大 上升雾气的移动距离并且改变雾气移动方向,使雾气在此处尽量的融合形成水 滴,使雾气不会跑出脱硫塔造成污染。
优选的,所述除雾板由上板、中板、下板三块直板拼接成,所述上板与水 平面成45度夹角,所述中板与上板之间成负90度夹角,所述中板与下板之间 成90度夹角;尽量增大雾气流动距离,使雾气能融合形成水滴达到较好效果的 设置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集旋流除尘、多级除尘脱硫为一身, 含大量灰尘的废气切入进口后,沿圆形垂直筒体向上运动,遇内壁流下的水, 发生磨擦,脱去大量颗粒灰尘,大大减轻了喷淋系统的工作压力,出去的灰尘 随流水排入水循环池,降低了操作挖掘粉尘的工作量,降低了运行成本,结构 紧凑、设计合理,在占用十几平方米的地面上就可以实现对中小型窑炉的除尘 与脱硫工作。装置造价低,除尘效果好,并且脱硫性能非常理想,除尘效率92%, 脱硫效率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旋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除雾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除雾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剑武,未经史剑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整体内循环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热水器节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