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1910.8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5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丰;王滔;林添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K11/00;F03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 祺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液压 驱动 永磁 同步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技术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的液压能到电能的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实现液压能到电能的转换在诸多场合可获得很好的应用,比如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势能回收、野外供电、风力发电等。以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势能回收为例,液压马达和发电机被安装在系统的回油路,当动臂下放时,势能形成的回油背压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旋转,然后采用电容或电池等蓄能装置存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从而将液压能转换成电能。目前,该发电装置一般由分立的液压马达、联轴器和发电机同轴连接组成,但是这种安装组合方式的重量和占用空间均较大,不适合用于如工程机械这样的移动设备。而且液压马达和发电机通过联轴器进行机械传动,降低了装置整体的机械效率。为了控制流量,可通过调节液压马达排量或发电机转速,但排量控制或开环转速控制的控制性能均不是很理想。另外,由于液压马达有外伸轴,可能存在外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其能减小整个液压发电装置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机械效率,同时还能保证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在电机壳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左端盖和右端盖,贯穿电机壳体的旋转轴与电机壳体转动相连;在电机壳体内设有空心圆柱型的缸体,缸体套装在旋转轴的外表面,缸体的右侧紧贴配油盘,在缸体的左侧设置斜盘;在缸体内设有7个或9个贯穿缸体的柱塞孔,每个柱塞孔内均设有与柱塞孔的内表面密封的滑动相连的柱塞;柱塞的头部与滑靴转动相连,滑靴紧贴斜盘的斜面并沿着斜盘的斜面滑动;在缸体的外圈设置永磁体,带有定子绕组的电机定子套装在永磁体的外部;通油接头块与右端盖固定相连,通油接头块上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右端盖内分别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配油盘上分别设有进油窗口和出油窗口,通油接头块上的进油口、右端盖内的进油通道和配油盘上的进油窗口依次相连通,通油接头块上的出油口、右端盖内的出油通道和配油盘上的出油窗口依次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改进:在旋转轴上设有转速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进一步改进:在左端盖内设有左轴承,在右端盖内设有右轴承,旋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轴承和右轴承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进一步改进:柱塞的头部与滑靴铰接,滑靴的外表面与回程盘相连,球铰与回程盘球面铰接;在旋转轴与缸体内圈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顶杆和回程弹簧,顶杆的两端分别抵着回程弹簧和球铰,从而使滑靴紧贴斜盘的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进一步改进:电机壳体上设有接线盒,转速传感器和定子绕组的导线分别引入至接线盒内。
作为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进一步改进:电机壳体上还设有泄油口。
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将分立的液压马达和发电机有机集成在一起,省去联轴器,在马达缸体上嵌入永磁体形成转子,利用液压驱动与电机转子一体的缸体,从而直接将液压能转换成电能。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有益的效果是:
该集成式液压驱动永磁同步发电机将分立的轴向柱塞马达和永磁同步发电机有机集成在一起,省去联轴器,不仅使得液压发电装置结构紧凑,重量和占用空间均大大减小,而且可节约原材料,降低整体成本。本发明用于将液压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本发明去掉中间传动环节,同时也去掉一对轴承,所以具有较高的机械效率。又因液压马达和发电机集成后转动惯量大大减小,且安装有转速传感器,可实现较好的控制性能。本发明没有外伸轴,密封可靠,避免外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集成式液压驱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中:1、左端盖,2、左轴承,3、转速传感器,4、销,5、接线盒,6、滑靴,7、回程盘,8、柱塞,9、顶杆,10、弹簧座,11、垫片,12、挡圈,13、销,14、泄油口,15a、进油口,15b、出油口,16、通油接头块,17、右端盖,18、密封圈,19、右轴承,20、配油盘,21、回程弹簧,22、底座,23、缸体,24、旋转轴,25、电机壳体,26、永磁体,27、电机定子,28、定子绕组,29、球铰,30、螺钉,31、斜盘,32、柱塞孔,33、螺钉,34、密封圈,35、斜面,36、头部,37、液压油通道,38、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