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除蜡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1687.7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楼洪海;魏朝辉;魏俊;汪洁;周杰;朱斌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枫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市文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工艺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电镀除蜡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电镀除蜡工艺是电镀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电镀除蜡工艺是采用除蜡剂配成浓度1%~3%的除蜡水除蜡,这种除蜡剂是一种水基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辅以对金属有缓蚀效果的组分以及溶剂等的多功能清洗剂,具有对蜡质污垢的抓爬乳化能力。
电镀除蜡工艺废水中含大量的蜡垢、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其COD可高达十万,是引起电镀除蜡工艺废水COD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电镀除蜡工艺废水中蜡常以游离、分散、乳化或溶解的形式存在,特别是乳化状态的蜡直径在1μm以下,要达到电镀行业废水排放新标准中COD≤80mg/L,是目前国内外电镀废水治理的难点。
当前,对电镀除蜡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与其他电镀废水混合后,经过破氰和除重金属等物化过程,再在尾端对COD进行强氧化、吸附或生化等处理,来保证出水的COD达标。该方法中无论尾端采用强氧化、吸附或生化的任何一种,都存在受冲击大、处理成本高、资源浪费等缺点。
关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使电镀废水COD达标排放,已有各种技术路线,但是如何将电镀除蜡工艺废水单独优化治理,减少COD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其中的除蜡剂,实现清洁生产工艺,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电镀除蜡工艺废水处理方法中存在的处理成本高、资源的浪费、COD排放总量无法减少、除蜡剂不能回用等问题,提供一种电镀除蜡工艺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减少COD排放总量,而且还能对废水中的除蜡剂进行回用,实现电镀废水治理的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循环利用。
为实现该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镀除蜡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对电镀除蜡工艺废水进行预处理;
(b)将经过预处理后的电镀除蜡工艺废水进入特定孔径膜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蜡进行循环浓缩后回收,除蜡剂则直接回生产线使用;
(c)根据特定孔径膜分离装置的运行情况,对特定孔径膜分离装置进行及时的清洗。
步骤(a)中的预处理为根据电镀除蜡工艺废水中固体颗粒物的量及大小或者含蜡量,选择孔径50μ重力式纸袋过滤机过滤或300目的Y型过滤器过滤。
步骤(b)中所述特定孔径膜分离装置采用的膜为氧化铝陶瓷超滤膜,膜孔径为100-200nm。
步骤(c)中的清洗为碱洗+酸洗,碱洗液为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NaOH,酸洗液为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HNO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电镀除蜡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由于蜡的分子直径数值级在10-6m,而除蜡剂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缓蚀剂、助溶剂的分子直径在10-9m,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孔径100-200nm氧化铝陶瓷超滤膜进行分离电镀除蜡工艺废水中的除蜡剂和蜡,达到分离、回用的目的。由于膜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废水中除蜡剂能循环使用,而分离出来的蜡也可以回收,这样可以大幅度延长除蜡剂的使用周期,减少除蜡剂的添加量,降低电镀除蜡工艺废水排放总量,甚至杜绝电镀除蜡工艺废水的倾倒,能从本质上减少COD的排放污染,实现电镀除蜡工艺废水治理的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电镀除蜡工艺废水100m3,COD含量在70000mg/L左右,蜡垢含量4g/L。参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原生态城市垃圾煅烧优质水泥熟料
- 下一篇:一种车辆加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