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革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1374.1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袁继新;刘若望;陈华林;胡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72;C02F103/2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5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革 废水 临界 氧化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具体是指一种皮革废水的超临界 水氧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皮革废水处理的工艺和方法,据统计,每加工生产1t原料 皮,要消耗掉的有害化工材料有:硫化钠49kg,红矾50kg,所 产生的废水约为50-150t。制革废水的特点是:碱性大,色度深,耗 氧量高,悬浮物多,并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和铬等有毒物质。现有的皮 革废水处理的工艺和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络合萃取法等, 都存在各自的缺点与不足,处理后的水难以达到国家环保排放的标 准。其中,物理法主要是通过过滤、离心、粉碎等物理方法对皮革废 水进行处理,对不溶性物质的分离有效,但对可溶性的金属离子、有 机物等无能为力;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加入氧化剂、沉淀剂、酸碱等对 皮革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较彻底,但成本高,会产生二次污染;生化 法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对皮革废水进行处理,由于活性污泥的接种驯 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活性微生物对废物的吸收和分解有固定的周 期,在长期处理大量废水时,由于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失去 活性,因此最适合小水量、间歇排放废水处理,难以与大工业生产有 效配套;络合萃取法主要是通过络合剂对皮革废水进行处理,对有害 金属能高效萃取,并能循环使用,但对非金属污染难以处理。
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就是在 温度、压力高于水的临界温度(374.2℃)、临界压力(22.05MPa)条件下, 利用超临界水的特异性质,使有机污染物在超临界水中进行氧化分 解。当有机物和氧溶解于超临界水中会形成单一相而密切接触,不存 在内部相转移限制,在有效的高温下氧化反应快速完成,99%以上的 难降解和毒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狄氏剂等)可在同一个流程 中,在很短时间内(通常只需数秒或数十秒)被氧化成H2O、CO2、N2及 其它无害的无机盐,且不会产生SOx和NOx等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 染,而无机盐在超临界水中溶解性急剧降低,使得无机盐易于分离。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 反应快速,一般几秒至十几分钟即可实现;(2)反应完全,超临界状态 下,整个反应体系中有机物、氧化剂和水形成均一相,水密度降低, 氧化剂分子扩散加快,基本实现完全氧化;(3)在较低的有机物含量下 可实现自热;(4)产物清洁,排放物无污染性,符合全封闭处理的要求; (5)操作简便,产物分离易于实现。在超临界条件下,水的密度、粘度、 扩散系数及反应介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可以通过调整超临界水的热 力学状态,很方便地进行控制,易于将产物、反应物分离;(6)所需反 应器体积小,结构简单。
但是,同时,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也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SCWO 装置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尤其是有机物中含有卤素、硫或磷,在超 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酸,引起设备的强烈腐蚀,造成SCWO装 置放大到工业生产时成本较高;(2)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的盐主要来自 两方面:添加碱中和酸后生成的盐;废水中的无机盐析出。由于盐在 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在反应的过程中会有盐沉淀。盐沉淀 问题会因降低换热率而影响传热,会增加系统压降,严重时将堵塞管 路。沉淀的盐主要是硫酸钙和磷酸铝等。反应器堵塞是SCWO装置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由于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的分解需要在一定 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因此对于不同的有机物,寻找其最适宜的反应条 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其范围 仅限于模型化合物的研究,对具体工业污水的研究很少,需进一步开 展工作;(4)由于SCWO反应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只能推测有机物 分解的中间反应。如何确认并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控制中间反应,是当 前困扰SCWO的难题。如果中间反应得到控制,许多问题(如腐蚀、 盐沉积等)将得到缓解或消除。确认中间反应需要在线检测和检测手 段,目前还没有成熟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传输会话的增强的质量报告
- 下一篇:网络中的参数化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