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杨酸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1317.3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3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志;陈汉庚;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5/10 | 分类号: | C07C65/10;C07C51/02;C07C51/1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 祺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杨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杨酸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以苯酚、醇钠、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杨酸又名邻羟基苯甲酸,为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在空气中可稳定存在。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剂、药物、染料、香料、助剂等精细化工领域中。
目前公知的工业上制备水杨酸的方法主要是以苯酚为起始原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反复脱水后得干燥的苯酚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杨酸钠,水杨酸钠再经酸化即可获得产品水杨酸。该方法收率较低(约为50~70%),原料苯酚单程转化率低下(仅为50%左右),并且反应过程中脱水过程繁复,能耗大且通常需要经多次羧化以其将酚钠转化完全,反应过程时间长(至少需要8h),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脱水、能耗低、反应时间短、收率高的水杨酸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态苯酚加热至液态,使液态苯酚与溶剂I混合后,滴入到醇钠与溶剂II组成的醇钠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室温至溶剂I和溶剂II中沸点温度相对较低者的回流温度,醇钠和苯酚的摩尔配比为1~5∶1,反应至无苯酚存在后,结束反应,得苯酚钠溶液或者含醇钠的苯酚钠溶液;将苯酚钠溶液脱除溶剂I和溶剂II,得苯酚钠;或者含醇钠的苯酚钠溶液脱除溶剂I和溶剂II,得苯酚钠和醇钠的混合物;
或者将固态苯酚加热至液态后,加入醇钠,于室温至80℃在无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醇钠和苯酚的摩尔配比为1~5∶1,反应至无苯酚存在后,结束反应,得苯酚钠或者得苯酚钠和醇钠的混合物;
2)、将苯酚钠置于高压釜中通入二氧化碳进行Kolbe-Schmitt反应,制得含碳酸钠和苯酚钠的水杨酸钠混合物;
或者将苯酚钠和醇钠的混合物置于高压釜中通入二氧化碳进行Kolbe-Schmitt反应,制得含碳酸钠、苯酚钠以及醇钠的水杨酸钠混合物;
上述Kolbe-Schmitt反应的反应压力均为0.1~3MPa,反应温度均为70~140℃,反应时间均为2~7h(较佳反应时间为2~5小时);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采用无机酸酸化,得水杨酸。
作为本发明的水杨酸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步骤3)为:将混合物溶于水,利用无机酸调节pH值为1~2;采用酸析的方法析出固体水杨酸。无机酸为硫酸、盐酸或磷酸等。
作为本发明的水杨酸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的醇钠为甲醇钠、乙醇钠、正丙醇钠、异丙醇钠、正丁醇钠或叔丁醇钠。
作为本发明的水杨酸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溶剂I和溶剂II均为醇类或芳烃类溶剂;醇钠溶液的制作方法如下:在溶剂II中加入醇钠,于室温至溶剂II的回流温度下,使醇钠完全溶解。醇类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等,芳烃类溶剂为甲苯等。
作为本发明的水杨酸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将含醇钠的苯酚钠溶液在常压、减压、或高压下脱除溶剂I和溶剂II。
本发明的水杨酸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
将固态苯酚加热至液态后,缓慢加入醇钠进行反应。
当醇钠和苯酚的摩尔配比为1时,得到的是苯酚钠溶液(苯酚钠);当醇钠和苯酚的摩尔配比为>1~5时,得到的是含醇钠的苯酚钠溶液(苯酚钠和醇钠的混合物)。
可通过GC检测确认是否无苯酚存在,从而确定是否停止反应。步骤1)的反应时间一般为1~2h。
将苯酚钠溶液脱除溶剂I和溶剂II,得苯酚钠,或者将含醇钠的苯酚钠溶液脱除溶剂I和溶剂II,得苯酚钠和醇钠的混合物;回收的溶剂(包括溶剂I和溶剂II)可循环套用。此步骤可在高压釜中或者高压釜外、采用常压或者减压或者有一定压力的方式进行,获得干燥的苯酚钠或者苯酚钠和醇钠的混合物。一般情况下:溶剂I与液态苯酚的摩尔比为1~3∶1,溶剂II与醇钠的摩尔比是1~5∶1。
步骤2)中的Kolbe-Schmitt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可以保持在密封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也可以在维持一定压力下,先将排气口适当打开,将未蒸干的溶剂通过CO2先从体系中移除后关闭排气口继续反应。未蒸干的溶剂是由于步骤1)的脱除溶剂不彻底所造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