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锥形阀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0992.4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兰声;刘传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兰声;刘传均 |
主分类号: | F16K5/02 | 分类号: | F16K5/02;F16K5/16;F16K37/00;F16K47/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形阀门,属于控制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可以用来改变通路断面 和流体的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调节等功能,而目前的阀门都 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一、受被控流体的侵蚀而导致阀门失效,使 用寿命相应较短;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控制流体的密封面需经 常切换,磨损相对严重,易发生泄漏的情况;三、设计不合理,并在 切换流体方向或开关阀门的时候,因在阀体内流体压力得不到合理分 布,流体冲击力较大,阀门操作比较费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耐磨、耐 腐蚀、不易漏水、使用寿命长,在阀体内流体压力分布合理,流体冲 击力降低,阀门易于操作的锥形阀门。
本发明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形阀门, 包括阀体,在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在阀体上还穿设有一主轴, 该主轴在位于阀体内的一端连接有内芯,在内芯上设有一腔体,并在 腔体的腔壁上开设有一内出水孔,该内芯紧配有一外芯且内芯通过主 轴能在外芯上旋转,该外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外出水孔且该外出水孔 通过内芯在外芯上旋转时能与内出水孔交集或错开,该外出水孔与出 水口相通,外芯紧固于阀体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内芯上的腔体底部的轴线位置固设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与 主轴连接。
所述内芯、外芯皆为底面封闭且上大、底小的圆台型构件。
所述内芯上的腔体为纵向截面口大、底小的梯形结构。
所述内芯、外芯皆由高分子塑材注塑而成。
所述阀体包括一底部封闭的阀外体以及在阀外体顶部设置的顶 压块,在顶压块上设置的顶旋压帽,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阀外体的 侧壁上,主轴穿过顶压块、顶旋压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设计合理,当流体从进水口进入后,流体经过阀体内的流体 通道进入内芯上的腔体内,当内芯上的内出水孔与外芯上的外出水孔 交集的时候,阀体内形成连通的通道,流体可以从出水口流出,当内 芯上的内出水孔与外芯上的外出水孔错开的时候,形成密封面,流体 则被阻挡在腔体内。流体从进水口到内芯上的腔体内所经过的流体通 道至少有一个拐弯点,可以使流体压力得到合理的分布,从而降低流 体的冲击力,因流体的冲击力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通过主轴操作内芯 在外芯上旋转时,可以避免因压力过大而使内芯在旋转时扭矩力过大 的问题,操作轻便。
二、因内芯底面封闭且为上大、底小的圆台型,内芯上的腔体纵 向截面又为口大、底小的梯形结构,当流体进入腔体后,流体压力会 将内芯的外壁紧压在外芯的内腔壁上,使之配合紧密,且在使用过程 中,因内芯在外芯上旋转而产生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内芯的外壁与外 芯的内腔壁上,在研磨中会使内芯、外芯的配合因相互磨合而更加吻 合,避免了因磨损而产生的泄漏,进而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三、因内芯、外芯皆由高分子塑材注塑而成,具有耐磨、耐腐等 功能,因此减少了被流体侵蚀的危险,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外芯的结构示意图。
阀体-1、进水口-2、出水口-3、主轴-4、内芯-5、腔体- 6、16、内出水孔-7、外芯-8、外出水孔-9、连接件-10、阀外体 -11、顶压块-12、顶旋压帽-13、顶盖刻度盘-14、把手-15、流 体通道-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锥形阀门,包括阀体1,该阀体1主要 由一底部封闭的阀外体11以及在阀外体11顶部设置的顶压块12, 并在顶压块12上设置的顶旋压帽13构成,顶压块12、顶旋压帽13 的设置使阀外体11的顶部处于封闭状态,进水口2、出水口3设置 在阀外体11的侧壁上,主轴4穿过顶压块12、顶旋压帽13并在该 主轴4的伸出端设置把手15,可通过把手15使主轴4旋转,使操作 更加方便,在顶旋压帽13上还安装有顶盖刻度盘14,通过顶盖刻度 盘14可确定主轴4旋转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兰声;刘传均,未经刘兰声;刘传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埋式热力管道保温层不开挖修复工艺、料浆配比及设备
- 下一篇:水力控制角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