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土石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0647.0 | 申请日: | 200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红;任金明;王凤军;葛益恒;蒋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土石 围堰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水土石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水位要求严格、对施工工期要求严格的深水中(水库、湖泊)修建土石围堰。
背景技术
无论是新建的水利枢纽挡水建筑物还是已建的水利枢纽挡水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维修、加固等问题,为了彻底进行维修、加固,往往需要在水库中修建土石围堰,以便在上游面形成干地施工条件,可是由于环保、电站运行等影响,对库水位要求又非常严格,为此,施工水深往往较深。深水条件下土石围堰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同时,为了减少施工影响,工期要求非常严格,为此施工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围堰填筑料的材料特性和水下施工特性,提供一种深水条件下,施工工期短、施工强度小、稳定性好的土石围堰结构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水土石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正常水位时架设施工浮桥,利用浮桥依次定位抛填围堰石渣体I和石渣体II分别形成一个坡体,其边坡不陡于1∶1.5,高程为正常水位以下47m;
b、然后利用浮桥定位抛填砂砾石层,其边坡不陡于1∶1.7,高程为正常水位以下45m;
c、在砂砾石层与石渣体II和石渣体I之间利用浮桥依次抛填石渣体III和石渣体IV,且其外侧边坡不陡于1∶1.5,内侧边坡不陡于1∶1.7,高程为正常水位以下32m;
d、待库水位降至死水位后,在砂砾石层上方、石渣体III和石渣体IV之间,利用推土机从左右两岸端进法集中推填风化砂层,然后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振冲,其边坡不陡于1∶2.0,高程高于死水位1.5m;
e、在风化砂层上下游两侧跟进抛填石渣体V,其边坡不陡于1∶1.5,高程与风化砂层顶部持平;
f、在风化砂层和石渣体V上方采用分区分层碾压填筑石渣体VI,其边坡不陡于1∶1.5;正常水位10与死水位11之间的高度差为20m,因此,石渣体VI(8)的高度应小于18.5m,即当库水位恢复到正常水位10时,应没过石渣体VI(8)的顶部。
所述围堰结构设有一贯穿风化砂层和砂砾石层的塑性砼防渗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合理地结合了围堰填筑料的材料特性和水下施工特性,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施工,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工期和施工强度,同时也保证了深水填筑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中a、b、c三个步骤的施工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a、在正常水位10时架设施工浮桥,利用浮桥依次定位抛填围堰石渣体I 1和石渣体II 2,两者边坡均不陡于1∶1.5,高程为正常水位10以下47m,浮桥是一种临时性桥梁或水上浮游建筑物,是由若干个具有良好通用性和互换性的浮箱单元所组成,广泛运用于交通保障、水上工程施工和特殊工程领域,由于采用模块化技术,机动性强,填筑料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输;
b、然后利用浮桥定位抛填砂砾石层3,其边坡不陡于1∶1.7,高程为正常水位10以下45m;
c、在砂砾石层3与石渣体II 2和石渣体I 1之间利用浮桥依次抛填石渣体III4和石渣体IV5,石渣体III4和石渣体IV5的外侧边坡不陡于1∶1.5,内侧边坡不陡于1∶1.7,高程为正常水位10以下32m;
d、待库水位降至死水位11后,在砂砾石层3上方、石渣体III4和石渣体IV5之间,利用推土机从左右两岸端进法集中推填风化砂层6,然后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振冲,以增加填筑风化砂层6的密实性,其边坡不陡于1∶2.0,高程高于死水位1.5m;
e、在风化砂层6上下游两侧跟进抛填石渣体V7,其边坡不陡于1∶1.5,高程与风化砂层6顶部持平,填筑料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输;
f、在风化砂层6和石渣体V7上方采用分区分层碾压填筑石渣体VI8,石渣体VI8顶部宽度为10m,边坡不陡于1∶1.5。本例中,正常水位10与死水位11之间的高度差为20m,因此,石渣体VI8的高度应小于18.5m,即当库水位恢复到正常水位10时,应没过石渣体VI8的顶部。
为了防止发生渗漏,围堰结构设有一贯穿风化砂层6和砂砾石层3的塑性砼防渗墙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诊断方法和用于治疗成胶质细胞瘤的组合物
- 下一篇:稳定的水性抗体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