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坝接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00172.5 | 申请日: | 2009-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扈晓雯;汤旸;于青;朱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B7/00;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小燕 |
| 地址: | 31001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坝接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一般水电工程枢纽对基础防渗和绕坝渗流要求较高,坝接头结构基础最好能座落在基岩上,但遇到岸边如兼有滑坡体、人工堆渣、碎石粘土等复杂基础条件又紧邻铁路或公路时,边坡基础开挖受到极大限制甚至无法施工。在平原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这一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迫切需要一种因地制宜的坝接头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以解决坝接头基础开挖难度大、施工期切断公路等困难,达到坝接头基础承载力要求及提高防渗效果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不影响铁路公路运行又满足水电工程枢纽要求的坝接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较差地质条件下坝接头的基础强度及防渗问题,缩短施工工期、简化施工工艺,减少弃渣场地,有利于水土保持,节省工程投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坝接头结构具有相邻建筑物、公路、风化岩体以及石渣料的坝体,其特征在于在坝体的中部、相邻建筑物和公路之间修筑相互衔接的混凝土心墙和混凝土防渗墙,并在衔接处形成坝接头。
所述坝接头在混凝土心墙的衔接端制成U型槽,而在混凝土防渗墙的衔接端制成与所述U型槽可密封嵌合的“一”字形。
所述相邻建筑物与混凝土心墙的结合部位预留斜墙。
所述混凝土防渗墙竖直方向底部打入基岩面,水平方向布置到公路外侧。
本发明坝接头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相邻建筑物、开挖1∶1边坡形成的基坑,回填基础混凝土,在基岩出露的部位浇筑混凝土心墙;
2、立模施工混凝土心墙的U型槽口,基坑风化岩体以上部分采用石渣料回填至混凝土心墙顶高程,形成防渗墙施工平台;
3、在施工平台上安装冲击钻造孔,先施打主孔、再施打副孔,形成槽孔后采用泥浆固壁,泥浆固壁后形成槽孔安放钢筋骨架,就位后浇筑混凝土防渗墙;
4、在遇公路施工混凝土防渗墙时采取分段浇筑法,即先施工靠河床侧部分防渗墙,再施工靠山体侧部分防渗墙,并要求延伸一定长度;
5、当混凝土防渗墙浇筑至混凝土心墙顶高程时,在混凝土心墙U型槽口处,采用水泥灌浆充填密实,以增强混凝土防渗墙与混凝土心墙的结合效果;
6、在以相邻建筑物之斜墙、混凝土心墙和混凝土防渗墙为主体并经过各结合部处理形成防渗体系形后,利用石渣料填筑坝体,上下游面均按1∶2.75坡比分层碾压填筑坝体,形成满足稳定要求的坝接头结构体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施工工期短、施工工艺简便,有利于水土保持、经济环保、效益显著,成功地解决了水库沿岸紧邻铁路公路、坝接头地质条件差的枢纽工程难题,为水利水电枢纽布置及坝接头结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图1的C-C剖面图。
图5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D。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具有相邻建筑物6、公路5、风化岩体9以及石渣料的坝体4,本发明的特点是在坝体4的中部、相邻建筑物6和公路5之间修筑相互衔接的混凝土心墙1和混凝土防渗墙2,并在衔接处形成坝接头。
所述坝接头在混凝土心墙1的衔接端制成U型槽,U型槽所在部位心墙的壁厚至少是2倍防渗墙的厚度,以保证结合部位的连接效果;而在混凝土防渗墙2的衔接端制成与所述U型槽可密封嵌合的“一”字形,端部制成与U型槽相嵌合的半圆形,见图5。
所述相邻建筑物6与混凝土心墙1的结合部位应预留斜墙,使混凝土心墙与之有较好的衔接,以防绕坝渗漏水。
所述混凝土防渗墙2的底部要求打入基岩面,水平方向要求布置到公路外侧,延伸至水头较低处,以满足坝接头防渗要求为界,见图2。
一种坝接头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相邻建筑物6开挖1∶1边坡形成的基坑,回填基础混凝土3,在基岩出露的部位浇筑混凝土心墙1;
2、立模施工混凝土心墙1的U型槽口,基坑风化岩体9以上部分采用石渣料回填至混凝土心墙顶高程,形成防渗墙施工平台;
3、在施工平台上安装冲击钻造孔,先施打主孔13、再施打副孔12,形成槽孔后采用泥浆固壁10,泥浆固壁后形成槽孔安放钢筋骨架,就位后浇筑混凝土防渗墙2,见图2、图5;
4、为了不干扰公路正常运输,在遇公路5施工混凝土防渗墙2时采取分段浇筑法,即先施工靠河床侧部分防渗墙,再施工靠山体侧部分防渗墙,并要求延伸一定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