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H3受体亲和能力的含氮吲哚衍生物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98974.7 | 申请日: | 2009-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洲;盛荣;周耐明;史影;徐宇;杨芬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09/08 | 分类号: | C07D209/08;C07D209/14;C07D209/24;A61K31/454;A61K31/5377;A61K31/404;A61K31/496;A61K31/4545;A61P25/00;A61P25/06;A61P25/28;A61P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sub 受体 亲和 能力 吲哚 衍生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涉及含氮吲哚衍生物及制备和用途。
背景技术
1983年Arrang等通过药理实验在大鼠脑内发现了第3种组胺神经受体,简 称H3受体。它是一种突触前自身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枢组胺能神经原、非组胺能 神经原及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组胺的合成、释放与代谢并参与5-羟色胺、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调控。可以调剂 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神经行为功能,诸如学习记忆、癫痫、自发运动饮食行为、 觉醒与睡眠等。
组胺H3受体参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调控,因此针对H3受体,寻找和发 现其特征性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将有可能用于治疗各种H3受体相关疾病,比 如偏头痛、嗜睡、肥胖、注意多动缺陷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氮吲哚衍生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其中:当R1=-NR4R5,-NR4R5选用二甲胺基、甲乙胺基、二乙胺基、吡 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或N-甲基哌嗪基中的一种;n=1-4;R2为H、 (CH2)mCONR6R7或(CH2)mNR6R7中的一种,其中-NR6R7为二甲胺基、甲乙胺 基、二乙胺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或N-甲基哌嗪基中的一种;R3为H、 F,Cl、Br、C1-4的烷基或C1-4的烷氧基中的一种;
当(间位或对位取代),其中-NR4R5为二甲胺基、甲乙胺基、 二乙胺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或N-甲基哌嗪基中的一种;n=1-4;R2为H、(CH2)mCONR6R7或(CH2)mNR6R7中的一种,其中-NR6R7为二甲胺基、 甲乙胺基、二乙胺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或N-甲基哌嗪基中的一种; R3为H、F、Cl、Br、C1-4的烷基或C1-4的烷氧基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含氮吲哚衍生物的生理可接受的盐,包括无机酸或有机 酸盐,其中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氢溴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有机酸选自乙酸, 丙二酸,马来酸,乳酸或甲磺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含氮吲哚衍生物可以分别通过以下2条合成路线实现:
合成路线1:
化合物II(间或对羟基苯甲醛)与不同的胺(HNR4R5)反应生成亚胺,再 由NaBH4、KBH4等还原生成化合物III,反应在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或乙腈 中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0~50℃;化合物III与卤代烃在碱性试剂作用下制备 得化合物V,常用的溶剂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腈与、N,N-二甲基甲酰 胺(DMF),碱化试剂为NaOH,KOH,K2CO3、Cs2CO3;化合物II也可以先 进行卤代反应,得到中间体IV,然后与不同的胺(HNR4R5)反应生成亚胺, 再经NaBH4、KBH4等还原生成化合物V;取代吲哚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与 化合物V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Ia,,碱性试剂为NaH,NaNH2,叔丁醇钾,乙醇钠, 甲醇钠,反应常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THF,温度控制在0~80℃。
合成路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
- 下一篇:用于车辆车门的外部车门把手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